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491章 坑狗大户的钱(第2页)

 杜敬同恭敬地应道:“诺。” 

 朝廷之上就是这样,得势的时候一堆人前来巴结,而失势的时候墙倒众人推。 

 等岑文本离开以后,办公房内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哎~” 

 和杜敬同关系还算不错的高季辅,忽然叹了一口气。 

 他摇着头低声说道:“杜兄,你真的认为屠城是一个把柄么?” 

 杜敬同惊愕地问道:“高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连屠城都不是把柄,那还有什么罪状能扳倒杜荷那个白眼狼? 

 高季辅低声解释道:“唐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屠城会被罚,而且以前的将军不敢下令屠城,是怕遭天谴。” 

 “现在有人把这样的事情干了,陛下高兴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对有功之臣进行处罚呢?” 

 “你拿这个理由去弹劾杜荷,岂不是自讨苦吃?” 

 听到高季辅的这番解释后,杜敬同首接愣在了原地。 

 他从未看过长孙无忌主持编撰的新唐律,没想到屠城如此丧尽天良之事,竟然没有写进唐律里面? 

 怪不得杜荷听到自己弹劾他时,脸上露出有恃无恐的表情。 

 良久。 

 杜敬同愤恨地咬牙说道:“败的真窝囊!” 

 ... 

 东宫。 

 明德殿。 

 杜荷盘腿坐在软垫上,悠闲地吃着太子妃苏婉送来的糕点和水果。 

 而李承乾则在认真地看着一份价目清单,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内容,他的眉头首接皱在了一起。 

 过了片刻。 

 李承乾沉声说道:“杜荷,扩充探子队伍,东宫每年都要花这么多银子吗?” 

 “单是这950人的俸禄,加起来都要4000贯!” 

 “如果再加上购置马匹、宅院、打探情报用到的贿赂金,一年岂不是要用上万贯?” 

 虽然朝廷每月都会给东宫一笔银子作为日常开支,可这些见不得光的探子,需要李承乾自掏腰包去养。 

 以前东宫只有66名探子的时候,每年支出不超过400贯,他倒是完全能承受得住。 

 现在需要支出的银子多了数十倍,对东宫的财政压力非常大。 

 杜荷撇了撇嘴说道:“太子殿下,这支探子就是你查看天下大事的眼睛,一年才用一两万贯而己,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