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441章 谋划滕王(第3页)

 现在父皇己经将部分的重要奏疏交给他来批阅,如果自己这边决定不了,再拿去跟父皇请示。 

 ... 

 万年县。 

 晋昌坊。 

 杜荷在一众光禄寺属官的陪同下,来到了英烈纪念碑现场。 

 一块两丈高的石碑,耸立在众人的跟前。 

 杜荷仰起头,默念着碑文上的几个大字。 

 “大唐无名英烈纪念碑!” 

 看着石碑上面用飞白体雕刻的字,杜荷的嘴角忍不住一抽,这一看就知道出自李世民的手笔。 

 这些字如果用楷书雕刻,可能会更加

的庄严肃穆。 

 就在这时,光禄寺卿看到杜荷表情怪异,他在一侧解释说道。 

 “杜尚书,石碑上的文字是陛下手书,由将作监的工匠进行雕刻。” 

 杜荷嘴角微微一抽,随后点了点头说道。 

 “这九个大字,横竖笔画丝丝露白,笔画中似鸟头燕尾,极具美感。” 

 “原来是陛下亲自手书,怪不得写的这么好。” 

 光禄寺卿连忙应和道:“杜尚书点评的十分到位!” 

 陛下手书,谁敢说不好? 

 接着杜荷又认真地监察了一遍祭台,祭祀所有的东西,以及现场的环境情况。 

 回去前,杜荷朝光禄寺卿夸赞道:“杨寺卿,你准备的很好!” 

 “这两天要派遣光禄寺的人,和禁军一起看着现场,避免祭祀的东西被破坏。” 

 李世民怕人为破坏现场,所以这些天派遣了数十名禁军在这边驻扎。 

 光禄寺卿恭敬地应道:“下官遵命。” 

 杜荷点了点头,随后离开了晋昌坊,慢悠悠地回到工部。 

 这两日工部并没有什么要紧的政务需要他来批阅,因此杜荷花了大量的心思,去梳理东宫的探子队伍调整问题。 

 低级的探子好弄,不过他们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而潜伏在敌人身边的高级探子,却很难培养出来。 

 杜荷低声呢喃道:“该怎么把阴玉珊这娘们,给彻底拉拢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