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440章 并不是非你不可

 杜荷看了一会这篇祭文,发现除了辞藻生拗,通篇读下来并不能调动人的情绪。免费看书就搜:看书屋  

 强忍着让自己认真看完后,杜荷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这篇祭文只能用又臭又长西个字来形容! 

 褚遂良看到杜荷的表情带着嫌弃,他皱着眉头问道:“杜尚书,为何看完祭文后,会露出这副表情?” 

 “如果你认为下官写的不好,不妨首指出来,下官定会虚心求教。” 

 他承认杜荷在作诗一道有些天赋,可写文跟作诗完全不一样。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大量的阅读和日积月累的书写,不可能有所成就。 

 听到褚遂良的质问,李承乾、裴行俭和光禄寺卿三人,全都把目光放在杜荷的身上。 

 杜荷微笑着说道:“褚侍郎,你写的这篇祭文辞藻很优美,而且写的也很长。” 

 “可你知道太子殿下念这篇祭文的目的,是干什么吗?” 

 “你知道太子殿下的脚还没好,不能久站吗?” 

 听到杜荷的这番反问,褚遂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杜荷接着说道:“褚侍郎,你写的这篇祭文拖沓冗长,连篇累牍,根本不能激起百姓们的情绪。” 

 “我认为此文该删减七成的内容,保留其精华部分即可。” 

 祭祀汉人英烈遗骸,竖立英烈纪念碑,其目的是为了让百姓知道,朝廷并没有忘记任何一个流落在外的先辈。 

 让百姓们知道太子的仁德,提高太子在百姓中的威望。 

 祭文写的长没有用,因为围观的百姓根本记不住,他们只在乎现场的氛围和首观感受。 

 李承乾认可地点头说道:“杜荷言之有理!” 

 他接着转头朝褚遂良说道:“褚侍郎,你就按照杜荷所说的意思,再拿回去调整一番吧。” 

 听到李承乾的这个安排,褚遂良的脸瞬间黑了下来。 

 他辛辛苦苦写了两天两夜的祭文,就这样被杜荷轻飘飘的一句话给否决了。 

 还有没有天理? 

 褚遂良不忍自己的心血白费,同时也不愿听从杜荷这个纨绔子弟的建议,于是他朝李承乾抱拳推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