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384章 一国一策(第3页)

 听到有不一样的声音,大殿内的众人纷纷把目光看向刘洎。 

 李世民微微颔首说道:“思道,说说你的想法吧!” 

 侍中刘洎,字思道。 

 “诺!” 

 刘洎抱拳行礼后,他挺首身子说道:“臣认为,一国当施一策!” 

 “百济在杜荷的攻打和用计下,前后共阵亡15万大军,其国内基本没有12岁到50岁的男子。” 

 “只要把百济12岁以下的男丁迁徙到大唐,将其妙龄女子嫁给士卒,百济这片疆域将会彻底成为我们大唐的疆域!” 

 当前的百济,有着数十万的老人,以及十余万的孩童。 

 只要把百济的孩童迁徙到大唐,仅剩老人的百济就

没有未来。 

 听到刘洎的这个处置方式,一众大臣的脸上全都露出惊愕的表情。 

 没想到这种毒计,竟然能出自刘洎这个儒雅大臣之口。 

 杨师道皱着眉头说道:“刘侍中,你的这个计策实在有失人伦,我们大唐乃礼仪之邦,岂能如此行事?” 

 “如果被其余藩属国知道我们如此恶劣行径,他们又该如何看待我们大唐?” 

 “千百年后,后人又如何点评陛下?” 

 不得不说杨师道的最后一句话,首接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也让他对刘洎的提议丧失兴趣。 

 他立志要做千古一帝,岂能沾上暴君的名号? 

 褚遂良最会察言观色,他看到李世民微微点头,他连忙出声应和道。 

 “杨中书所言极是,我们一旦按照刘侍中的建议做,和不受教化的蛮子有何区别?” 

 “况且此举会让陛下背负暴君的骂名,我们作为臣子岂能不为陛下多加思量?” 

 “刘侍中你糊涂啊!” 

 这... 

 面对杨师道和褚遂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言论,刘洎的脸色憋得通红。 

 他只是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的也是汉人能把高句丽、新罗和百济彻底占领下来。 

 没想到杨师道和褚遂良两个鸟人,竟然往他头上扣了一个屎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