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332章 网罗人才(第2页)

 崔神基这个监察御史,升任为殿中侍御史。 

 王敬首作为南平公主的驸马,也混了一个司农寺副监。 

 萧锴就出息了,因为其父亲萧瑀重回大唐的权力中心,他从虞部员外郎升任为虞部郎中。 

 虞部司作为工部下属的西大司之一,掌管大唐境内的山泽、苑囿、草木、薪炭和供顿等事。 

 而虞部郎中是虞部司的主官,属于正五品的实权官吏。 

 杜荷摊着手说道:“太子殿下,除了他们三人,我可没有其他人推荐。” 

 李承乾不死心问道:“在朝中任职的不显山露水的官吏,难道也没有吗?” 

 好家伙,竟然想着挖他老子的墙角。 

 看着李承乾腿断了,都还在想着网罗人才的事,这种敬业的态度不服不行。 

 杜荷摸着下巴的短须,也沉下心仔细在脑海中搜刮。 

 足足过了盏茶功夫,杜荷忽然拍着大腿大声喊道。 

 “有一个人!” 

 “谁?” 

 李承乾连忙问道。 

 好家伙,杜荷还真是一条咸鱼,不逼他一把就不干活。 

 以后得多多给他施加压力,不然这家伙老想着偷懒。 

 而且杜荷的儿子出生,就他顾家的尿性,以后肯定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媳妇和孩子身上。 

 一想到自己的头号智囊如此不务正业,李承乾就觉得头疼。 

 杜荷笑着说道:“王玄策!” 

 李承乾疑惑地问道:“王玄策?是太原王氏的人吗?” 

 “他现在官居何职?” 

 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吏,李承乾大多都认识,可王玄策这号人,他连听都没听过。 

 杜荷摇着头说道:“王玄策只是普通的官宦之家,不过前隋的灭亡,也导致家道中落。” 

 “早年王玄策担任融州黄水县令,贞观十七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 

 李承乾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怪不得孤没听过王玄策这号人。” 

 贞观十七年他正在紧锣密鼓,联络各方力量准备造反,哪有时间去留意王玄策这样的小鱼小虾? 

 而且当时齐王谋反闹的轰轰烈烈,朝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齐州,更没有人留意护送使者这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