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202章 大凶之兆(第2页)

 他高声说道:“陛下,太史令袁天罡所说太白金星只是闪烁而过。” 

 “因此臣认为,征伐高句丽只会出一点危险,但很快会逢凶化吉。” 

 “两国交战,哪能没有危险?” 

 “况且现在大军马上就要出征,临场换帅会影响将士们的士气,还请陛下三思!” 

 韦挺的这番发言,可不是回应普通的朝臣,而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一众大臣。 

 不得不说,为了实现魏王的图谋,他是豁出去了。 

 从魏王府的谋划出发,无论如何,都要怂恿太子出征! 

 接着崔仁师也站起来说道:“陛下,贞观十六年的大朝会,太史令说贞观十七年三月,会有大才现世。” 

 “可找了这么久,这个大才不也没找到吗?” 

 “臣认为,太史令偶尔也会看走眼。” 

 崔仁师说到大才现世时,李世民和朝中的一众大臣,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放在看热闹的杜荷身上。 

 谁说没有大才现世? 

 杜荷这个文曲星君下凡,难道还不算大才现世么? 

 就在这时,袁天罡忽然开口说道。 

 “陛下,太白金星现身的地方,在大唐的东北方向。” 

 听到袁天罡的这句话,所有朝臣都在心里嘀咕道。 

 “大唐的东北方向,指的不就是辽东战场么?” 

 就在朝臣都在猜测袁天罡话中的意思时,杜楚客站起来兴奋地说道。 

 “陛下,按照太史令的推断,大凶之兆应当出现在高句丽身上啊!” 

 朝臣一下议论起来。 

 “杜尚书说的有道理!” 

 “高句丽面对我们唐军的兵锋,肯定会被杀的血流成河,大凶之兆发生在高句丽也说得过去。” 

 “不愧是太史令!” 

 看到一大群人吹捧袁天罡,杜荷身后一个官员低声嘀咕道。 

 “太史令做出的推断,为什么不自己做解释?” 

 “还要臣子猜测他话中的意思,真是爱摆谱。” 

 听到身后的嘀咕声,杜荷微笑着轻轻地摇了摇头。 

 袁天罡这一类相师之所以神秘,就是说话比较模糊笼统,让人有猜测和想象的空间。 

 到时候出现结果后,百姓就会想起相师说过的话,并从中各种解读。 

 如果有一句话,亦或者关键字沾边,被相者就会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