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201章 高句丽拒绝朝贡

 李世民坐在高位上后,先是一脸满意地打量着大殿内的朝臣,随后脸色庄严地朝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问道。本文搜:常看书  免费阅读 

 “左仆射,都准备好了吗?” 

 房玄龄站起来拱手说道:“启禀陛下,己准备好。” 

 负责大朝会和大陈设,主要是户部和礼部的活。 

 而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主管吏部、户部和礼部。 

 因此房玄龄是两场大活动的实际负责人。 

 “好。”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朗声说道:“那就开始吧。” 

 “诺!” 

 房玄龄应了一声,随后朝年老的尚书郎中点了点头。 

 得到示意,尚书郎中脸色严肃地走到高阶下方,身子面对着百官。 

 原本主持的活是尚书左丞杜构来做,因为杜构刚刚升迁,并没有提前接触。 

 所以房玄龄让从五品的尚书郎中,来代替主持。 

 尚书郎中朗声说道:“大朝会第一项,请皇太子、三公代百官和万民,向陛下拜贺。” 

 三公指的是司徒、司空与太尉,司徒由长孙无忌担任,司空由房玄龄担任,而太尉一职则空着。 

 李承乾、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三人走到大殿中央,一齐朝李世民说着提前准备好的贺词。 

 拜贺结束后,尚书郎中接着喊道。 

 “大朝会第二项,有请中书令杨师道,宣读各州刺史上奏的贺表。” 

 杨师道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举着手中厚厚的一沓贺词,开始语言顿挫感情饱满地诵读起来。 

 这些贺词是经过删选后,挑选出来写的好的少部分贺词。 

 听着各州刺史写的贺词,高位上的李世民一脸享受。 

 “这帮马屁精,敢情把所有的文采都用在写贺词上了。” 

 杜荷听着一个比一个夸张的贺词,身上的鸡皮疙瘩都忍不住冒出来。 

 什么千古一帝,万古明君,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词,都有人写。 

 杨师道足足念了大半个时辰,才把手中的一沓贺词念完。 

 “写的不错,中书令念的也不错,辛苦了。” 

 “赶紧坐下歇息吧。” 

 李世民朝年老体衰的杨师道,温声说了一声感谢。 

 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他的亲哥哥杨恭仁也在贞观年间担任过中书令,只不过在前几年去世了。 

 他们两兄弟的升迁之路也很相像,都在贞观年间先后担任过吏部尚书,以及中书令。 

 而且两人的性格也相似,都是纯粹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