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165章 赞助费(第2页)

 “杜少监,那就麻烦你了。” 

 “忙了将近十天时间,他们这帮人眼睛都快看花了。” 

 “能喝顿好酒,大家心里肯定很开心。” 

 此举虽然有失文人风骨,但是影响却不大。 

 因为剩下的诗,都是丙等的水平,而且再让他们选出两首诗,他们也很难选。 

 与其这样,还不如和礼部一样,给这两个公子哥一个面子。 

 现在杜少监还能给他们争取到好处,那真是家大欢喜。 

 杜荷微笑着说道:“颜大人,现在诗词己经甄选出来,后续诗词的注释,还请你多费些心思。” 

 颜师古微笑着抚须说道:“杜少监放心,老夫早就和王绩、寒山、褚亮和上官仪这帮好友说好,现在大家就等着给诗词写注释。” 

 “我们六个人给300首诗词写注释,用不了几天就能完成。” 

 他们这帮文人,最喜欢给古籍和诗词写注释。 

 这是千古留名的一种重要手段。 

 很多大儒本身没有什么传世作品流传,可因为他们的注释,而被后人铭记。 

 杜荷朝颜师古抱拳说道:“诗词注释那就劳烦颜大人,我现在去找房遗爱要诗的入选诗集费用。” 

 “杜少监辛苦,你办完事明日过来就好。” 

 颜师古踮起脚,朝杜荷的背影大声喊道。 

 让下属公然去摸鱼,也就他颜师古做的出来。 

 而杜荷也没有回头,只是高举着手 

 杜荷走进太府寺的时候,一帮肥头大耳的太府寺官吏,全都好奇地看过来。 

 他们都知道房遗爱和杜荷这两个驸马有矛盾,心里好奇杜荷过来干什么。 

 “太府寺不愧是富得流油的部门,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平日不知道贪墨多少银子!” 

 杜荷在心底腹诽起来。 

 秘书省的一帮官吏,全都瘦的皮包骨,一看部门平时就没有多少油水可捞。 

 “杜驸马。” 

 “杜少监。” 

 一些心思活络的官吏,在碰到杜荷时也恭敬地打着招呼。 

 杜荷朝一个大鼻子中年问道:“你们的房少卿,在哪个办公房?” 

 “杜驸马,房大人在最里面的办公房,一首往前走就到了。” 

 大鼻子中年受宠若惊地指着路。 

 “多谢。” 

 杜荷微笑着说完,顺着他指的路,来到了太府寺最大的办公房。 

 走到门口时,看到房遗爱正撑在案几上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