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126章 捷足先登(第2页)

 “这么算下来,门下省才是你的娘家,你应当代表门下省参加诗会才对。” 

 此话一出,便是赤裸裸地和颜师古抢人。 

 杜荷好奇问道:“刘伯伯,我能同时代表两个部门参加诗会?” 

 “不能。” 

 刘洎如实回道。 

 因为当前的朝堂官员,不少人都是身兼多职。 

 陛下跟他们说参加诗会比试这件事时,己经明确说了一个人只能代表一个部门参赛。 

 那没办法了。 

 杜荷答应代替秘书省参加诗会在先,如果现在答应刘洎,以后他在朝廷上的名声可不好。 

 “刘伯伯,小侄答应颜大人在先,只能跟你说一声抱歉。” 

 “门下省人才济济,个个都是满腹经纶诗情无双之人,不妨多派几个人去参加诗会,以量取胜。” 

 听到杜荷这么说,刘洎并不觉得意外。 

 他摇头说道:“陛下有令,每个部门最多只能派3个人参加诗会。” 

 “门下省的其他人,伯伯很清楚,学识渊博不假,可是能作诗的没几个。” 

 读的书多,虽然能作诗,但并不代表能作出好诗。 

 作诗是很吃天赋的一件事。 

 刘洎郁闷的喝了一口茶,叹气道:“哎,可惜了!” 

 杜荷笑着说道:“刘伯伯,没什么可惜的,小侄也只是灵光乍现,才想到一首还不错的词。” 

 “这次诗会,说不定什么都想不出来。” 

 “还不如派才学渊博的人参加,更加妥当一些。” 

 刘洎思虑片刻,随后轻轻地点了点头。 

 现场作诗,和在家苦思冥想作诗不一样。 

 因为作诗思考的时间极短,非常考验个人的文学功底,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作出来的。 

 想到这里,刘洎也没继续坚持,而是和杜荷聊起家常。 

 两人聊了将近半个时辰,杜荷便起身告辞。 

 刘洎站起来说道:“杜贤侄,我送送你。” 

 杜荷连忙摆着手说道:“刘伯伯留步,侄儿自己出去便可。” 

 “行,那我就不跟你多客套,有空常来门下省坐坐。” 

 “刘伯伯放心,小侄会的。” 

 杜荷说完后,首接离开办公房。 

 穿过门下省的一个个办公大堂时,不仅没有人跟他打招呼,而且不少人还冷眼瞪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