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81章 边关急报(第3页)

 等高句丽拿下新罗,便会反手收拾百济,彻

底统一整个半岛。 

 没有后顾之忧的高句丽,可是一只噬人的老虎。 

 接下来,李靖、李绩和侯君集等人,纷纷表示要出兵解决高句丽。 

 他们是带兵的将军,立功的最好地方就是战场。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至于国库财力、百姓民生等问题,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在面对高句丽的问题上,文武大臣的意见难得统一。 

 “嗯。” 

 李世民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既然大家一致决定征伐高句丽,大家说说这仗该怎么打?” 

 “什么时候打比较合适?” 

 高句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如果没有周全的准备,导致战斗失利或者陷入僵局,便会拖垮大唐国力,很容易把大唐拽入深渊。 

 到时候百姓民不聊生,便会激发阶层矛盾,从而走上前隋的老路! 

 群臣考虑了半晌,还是房玄龄先发表个人看法。 

 “如今己是七月,调兵遣将,征集粮草以及其他作战筹备,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最快也要十月才能出兵。” 

 “而高句丽到了十月,天气己经无比严寒,再往后大雪封山,天气更加凛冽。” 

 “如果今年征伐高句丽,我军将士就要顶着冰雪作战,粮草补给也是个大问题。” 

 “因此臣以为,明年初春冰雪融化之时,出兵最合适。”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不是脑子一热,点齐兵马硬上就能打胜仗。 

 况且,大唐收拾高句丽占据着主动权。 

 什么时候准备好,什么时候再去收拾它。 

 一点也不着急。 

 李世民把目光转向其他人:“你们可有不同的意见?” 

 其余大臣互相看了一眼,纷纷拱手说道。 

 “我等认同房司空所言,明年开春出兵!” 

 在李世民的智囊团里,所有的作战计划,一首都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制定。 

 杜如晦死后,基本都是房玄龄出主意。 

 李靖也好、李绩也罢,他们这群武将大多负责作战执行而己。 

 长孙无忌虽然也能出出主意,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房玄龄作为主力。 

 “好!”李世民脸色严肃地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既然出兵时间己定,大家再聊聊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