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29章 侯君集点拨(第2页)

 这个酒的度数并不高,跟后世动辄50多度的酒相比,差得远了。 

 而且口感也一般般。 

 一大碗酒下肚,两人开始聊起天来。 

 杜荷有些担忧问道:“侯伯伯,把贺兰楚石首接杖毙,不会有问题吗?” 

 无缘由杀人,被有心人揭发,也是一个麻烦事。 

 “哈哈,无妨,我自有办法。”侯君集哈哈大笑,丝毫不惧。 

 在他的地盘杀一个叛徒,他有太多理由和办法应付过去。 

 既然侯君集这么说,杜荷也不再过问。 

 就算东窗事发,被御史弹劾,也是他侯君集自己的家事。 

 跟他这个外人无关。 

 “贤侄,我们再碰一碗酒。”侯君集给两人的碗倒满酒,举起碗继续说道。 

 “请。”杜荷跟着举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拉了一会家常后,开始交谈储君的事情。 

 侯君集眯着眼问道:“贤侄,你认为陛下的这几个皇子,谁最有可能继承大统?” 

 杜荷看了他一眼,微笑着说道:“非太子李承乾莫属。” 

 看似平常的一问一答,实则代表两人对支持李承乾登基的原因,其实并不一样。 

 贞观十西年,侯君集统兵灭了高昌国,可他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下,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 

 班师回朝后,立了大功的侯君集遭受弹劾,最后还锒铛入狱。 

 虽然在中书侍郎岑文本等人的求情下,他很快就被释放出来,但自负桀骜的侯君集,也把李世民给记恨上。 

 开什么玩笑,立大功没有封赏不说,还被下狱。 

 这种羞辱他侯君集怎么可能受得了? 

 所以侯君集支持李承乾谋反的原因,是因为憎恨李世民以及想手握重权,并不是看中李承乾的能力和未来。 

 反观杜荷则不一样。 

 杜荷是李承乾的狐朋狗友,两人从小玩到大,他是心甘情愿支持李承乾上位的人。 

 侯君集疑惑问道:“为何如此笃定?” 

 从杜荷展现出来的才能可知,他并不是愚笨之人,不可能看不出太子的无能。 

 杜荷自信说道:“太子是嫡长子,只要不昏庸荒淫,即便能力平平也能顺利继位。” 

 “再加上有陈国公你,有我,有一众中立大臣在背后支持,只要太子稳步向前慢慢等待,就能顺利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