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凶猛天煌贵胄

第402章 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洪武西年,朱标刚满十六岁。首发免费看书搜:美艳教师  

 这时候的朱标还没有彻底进化成黑芝麻馅的汤圆。 

 在听到杨少峰问自己是不是在琢磨劳工的问题后,朱标不禁讪笑一声。 

 “小弟想着,若是劳工能多一些的话,这修路的速度便能大大加快。” 

 “因此,就想着是不是让常家叔父和表哥他们多抓一些劳工回来。” 

 “尤其是常……” 

 考虑到常遇春是自己的未来老丈人,朱标还是没好意思说常遇春杀俘的事儿。 

 而且朱标的心里也明白,常遇春之所以动辄杀俘,并不是因为常遇春有多喜欢杀俘,而是因为大明根本没那么粮食养着战俘。 

 更关键的是,在自家姐夫大规模使用战俘作为劳工之前,朝廷上的主流声音一首都是征发徭役。 

 毕竟老百姓好糊弄,不用给他们发衣服,只要馒头米饭管饱,额外再给一天工钱就行。 

 哪怕有老百姓因为嫌累嫌工钱少而逃跑,官府也能顺着户籍册子把人抓回来干活。 

 相比之下,用战俘做苦力就要差点儿意思了。 

 米饭馒头得像征发徭役一样管饱,要不然干活没力气。 

 衣裳得给他们发放囚衣,顺便还得安排大量的人手看管监工,要不然就容易逃跑。 

 而且一跑还容易跑没影儿,抓捕的成本也很大。 

 因为使用战俘而节省下来的工钱,可能都不够给看管他们的监工们发工钱。 

 所以,用战俘当劳工,怎么看都不如征发徭役划算。 

 那么问题来了。 

 自家姐夫到底是怎么做到既让劳工苦役们卖力干活又不逃跑的? 

 别说是给足了衣食和工钱。 

 就自家姐夫那性子,就算他有再多的钱粮也不可能浪费在苦役劳工身上。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朱标干脆望着杨少峰说道:“姐夫,小弟想去看看那些苦役劳工。” 

 杨少峰笑了笑,当即就带着朱标离开了榷场,向着城南的工地而去。 

 说起来其实也巧。 

 宁阳县的那条路是在城南修的,登州府城外的这条路又是在城南修的。 

 杨少峰甚至有时候都想着,自己以后会不会有一个城南包工头的称呼。 

 而在来到城南工地之后,朱标顿时就惊呆了。 

 一部分高丽劳工在运输石灰、水泥和碎石头。 

 一部分高丽劳工在挖土。 

 还有一部分高丽劳工负责把运输过来的石填到挖好的坑里做路基,一部分高丽劳工负责浇灌和好的水泥沙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