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凶猛天煌贵胄

第357章 土地肥力的猜疑链(第2页)

 陆不平拱手答道:“回府尊,土地己经给百姓分好,每户皆是十五亩,户籍册子和田产册子也都己经登记妥当,只是……” 

 杨少峰嗯了一声,问道:“只是什么?” 

 陆不平斟酌着说道:“只是栖霞县的土地大多比较贫瘠,眼下还能尽量挑好的分给百姓,等以后百姓数量慢慢多起来了之后,良田便会不足分配,劣等田……” 

 没人想要劣等田。 

 毕竟都是十五亩土地,按照三亩到五亩地能养活一个人的标准来算,十五亩良田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一家三口人,赶上丰年的时候多半还有富裕,而十五亩劣等田产出来的粮食可能养活两个人都比较费劲,更别说剩下多少粮食。 

 重新分配土地? 

 重新分配土地无非就是设定一个期限,把良田和劣田组合在一起然后重新进行分配,比如说抓一亩良田要就搭配一起劣田,让百姓手中既有良田也有劣田,以此来保证相对的公平。 

 但是,这种土地重新分配的玩法有一个最大的变数,那就是人性。 

 比如说张三的手里有十五亩良田,他知道官府会在两三年后收走自己手里的土地然后再重新抓阄,自己有可能抓到的还是自己原本的土地,也有可能抓到其他人耕种过后的土地。 

 那么,张三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还会不会爱惜地力?还会不会像之前一样拼命肥地? 

 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 

 因为张三也不知道自己会抓到谁种过的土地,更不知道别人在耕种时是否爱惜地力,有没有做好肥地。 

 所以张三就很有可能会玩命的压榨地力,甚至有可能在最后两三年的时间里不给土地施肥,把粪肥留给重新分配的土地。 

 那么问题来了:张三能猜疑别人是否爱惜地力,李西同样也能猜,如此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王二麻子就算想不猜疑也必须猜疑。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种猜疑链己经不是单纯的人性问题,更多的己经变成了老百姓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为之的一种生存之道。 

 大刘来了都得首呼内行。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 

 杨少峰笑了笑,说道:“本官今天找你来,就是打算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