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凶猛天煌贵胄

第347章 本官只想卖拐,你们上赶着躺担架?(第2页)

 杨少峰端起茶水抿了一口,笑道:“贵使有所不知,这宝钞换金银是可以等额兑换的,一贯宝钞可以兑换足银一两,可是金银兑换宝钞却是一贯钱里要收五文钱的火耗,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只能换回九百九十五文面值的宝钞。” 

 这个规定其实多少有点儿扯犊子的意思。 

 毕竟大明宝钞还没有全面铺开,百姓对于这玩意儿的认可度还不够,如果把宝钞跟赋税强行绑定,加收火耗的玩法又会造成利用火耗搜刮民脂民膏的情况,所以目前也就是在京城和宁阳县各有一处试点,百姓拿金银铜钱去兑换宝钞同样也是足额兑换,根本就没有火耗的说法。 

 但是对于登州榷场而言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普通老百姓会来登州的榷场吗? 

 根本不会。 

 能来榷场进行贸易的要么是大明的商贾,要么就是棒子那边的商贾,不收他们的火耗钱,杨少峰都感觉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至于说这些商贾们会不会想办法绕开火耗? 

 这个是肯定的。 

 因为普通百姓去小额兑换宝钞不收取火耗,这些商贾多半就会把主意打到百姓身上。 

 比如说,让百姓去把他们手中的一两银子兑换出一贯宝钞,这样就能在一贯当中节省出五文钱,哪怕给百姓一文钱两文钱的好处,他们还能多省下三西文钱。 

 但是杨少峰也不打算阻止他们这么干,毕竟这种玩法能让百姓多挣到几文钱,同时还能加大百姓对于大明宝钞的认可程度,杨少峰也算是完成了宝钞推广的关键绩效指标,妥妥的三赢。 

 当然,这里面也有输家。 

 朴得欢和朴成性现在就感觉很难受。 

 想要进行榷场贸易,就注定要承受每一千文钱损失五文钱的代价。 

 如果每次的交易额都是一两银子甚至几两银子还好说一些,撑死了也就是几十文钱的损失。 

 可是能拿到榷场上来进行的贸易,又哪里可能是几两银子就能解决的? 

 一千两银子,损失掉的可就是五千文钱,也就是五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