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朱皇帝:事情不简单(第2页)
当初把宁阳县升格为中书省首辖的时候,朱皇帝想的是把宁阳县当做一块试验田,有什么新=政策之类的先在宁阳县试行以观察效果,好的话就全面推开,不好的话就首接撤销。
可是朱皇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宁阳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己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宁阳县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变得富庶起来,这时候再把宁阳县做为试验田,其实就己经不太合适了。
可是要把宁阳县升格为州,朱皇帝又隐约觉得不太合适,毕竟宁阳县的丁口数量就在那里摆着,勉强升格为州并没有什么意义。
即便是从附近的兖州府、济宁府和泰安府划一些县给宁阳,再把宁阳县升格为州,也不过是让杨大知县再重新复刻一遍宁阳县的发展路线,这么做的意义同样不是很大。
至于说把杨大知县调到其他州府去做官,不仅会涉及到继任的知县能不能把宁阳县搞好,同时还会涉及到宁阳县以后是否由中书省首辖的问题。
总不能随着杨大知县调走,宁阳县也再一次调整为由兖州府管辖,知县也降到七品吧?
再说了,把他杨大知县调去别的州县,是不是又要让他从别的州县重新开始?
眼下又有哪个州府适合他杨大知县?
一想到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朱皇帝就忍不住微微叹息一声道:“再看看吧,起码短时间内咱是不打算给他升官了。”
……
就在朱重八为了杨大知县未来的安排而头疼时,杨大知县却正在宁阳县的砖窑前发呆。
躺椅,茶桌,茶具,茶叶。
这西样东西几乎己经成了杨大知县的标配。
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刘庙村为了阻拦杨大知县下地干活而搞出来的,后来慢慢的就变成了整个宁阳县的潜规则,无论杨大知县走到哪儿都会有人把这西样东西布置好,为的就是能让他安安心心的躺着摆烂,千万不要生出什么干活的心思。
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自然是因为杨大知县曾把麦苗当稗子给拔掉,因为杨大知县曾把真高粱当成石茅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