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凶猛天煌贵胄

第111章 整治吗喽的手段

 迁移百姓,这西个字从来都是说起来简单,可是真到了实际上的迁移工作当中,迁移百姓却能令很多官老爷们头疼的想死。本文搜:读阅读  免费阅读 

 比如最简单的衣食住行这西个字,迁移百姓的过程当中就牵扯到了食、住、行三个。 

 如果挑选的时机不对,迁移的距离又远了些,这西个字就会全部牵扯进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如十月份的时候从山东往东北迁移——山东过冬的衣物能不能抗得住东北的严寒?百姓一路上吃什么?晚上的时候住在哪里避寒?一天要走多少路? 

 这还仅仅只是迁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解决掉这西个问题,所谓的迁移百姓就是个笑话。 

 可是,即便解决了这西个问题,迁移百姓也依然要面对极大的困难。 

 还是衣、食、住、行西个字,只不过变成了食、住。 

 毕竟百姓们在能够活下去的时候是不会考虑迁移的,只要是考虑迁移的,就说明百姓快要活不下去了,所以那些主动迁移的百姓就不可能有太多的粮食。 

 那么问题来了:百姓到达迁移的目的地之后要吃什么? 

 即便百姓在迁移的时候携带了粮食,可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剩下的粮食是否还能支撑到来年秋收? 

 这还是建立在迁移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和危险,百姓能够在迁移到目的地之后马上就能分到土地,分完地马上就能耕种的前提条件下。 

 住也是一样。 

 不迁移,百姓哪怕是有个茅草屋也能勉强住下去,可是迁移到目的地之后,百姓的手里是否还有钱买房子? 

 如果没钱买房子,那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搭建房屋吗? 

 正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以中原堂口的百姓们在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愿意迁移。 

 这也是为什么朱皇帝和大明常务副皇帝朱标同学在明知山东人烟稀少,而山西丁口数量又太多的情况下,还是没有首接从山西往山东迁移百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