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这位倒是颇有见识之人(第2页)
眼观鼻、鼻观口的王振,再看看尸横累累之境,朱祁镇顿时领悟。
突然起脚踢在王振胸口。
“你大爷的,还真当我愚蠢无知?召樊忠、张辅、邝壟备返!”
前方营阵士兵闻令精神一震,高声回应。
“遵旨!”
车厢之中,张辅、樊忠和邝垄三位看着面色惨白年轻君主面相,彼此松了一口气。
终于晓得害怕了,也好过送死!
三人随及规划最短撤退路线,自阳和至天镇再到宣府返回居庸关。
二十万大军经由阳和出发,以最快速度开向天镇。
不过,朱祁镇归途并不如预期那样顺畅无阻。
当明军刚刚撤回至天镇时,瓦剌骑兵忽然自阳和再次突破关口杀入。
即便朱祁鎮下撤军令比原历史提前了半月,却仍如旧事重演,在天镇被瓦剌追上。
英宗睿皇帝:“太祖与成祖在上!情况不妙,为何也先还是能找到我们!”
消息传至朱元璋与朱棣处,二人心里都不禁一沉。
尽管朱祁镇的行军路线有变,瓦剌依旧穷追不舍,这意味着什么?
几乎同时,“内应”
二字浮现在二人心中——定是有人暗通也先!
瓦剌骑兵突袭打乱了明军阵脚,从昨夜起,军中已现散
乱迹象。
英宗又报:“两位祖辈快想办法!方才也先几要接近本帝了!儿实不想北狩啊!”
面对惊慌失措的朱祁镇,太祖高皇帝与成祖文皇帝几乎是同时回信:
“闭嘴!莫添乱!”
“朕找诸臣议事!”
“速去召傅友德等人!”
朱元璋喝道,“你小子就算死也要死在军营里!你是天子!若是你自乱阵脚,士兵如何作战?坐以待毙乎?”
经此一顿斥责,朱祁镇才勉强稳住情绪,并命令军队就地扎营。
另一边,朱棣与朱元璋也迅速展开行动。
永乐年间,朱棣立于沙盘前深思对策,身边朱高煦、朱高炽及诸多将领齐集。
朱高煦乍闻问计忙言:“此时还用商议么?速撤啊!堡砦尽失、营中内应重重,此仗再无胜算!”
听闻朱高煦的话,朱棣怒目而视:“若能轻易撤出,朕何必劳尔等来商议?”
唯有朱高炽冷静分析道:“眼下情势危急至斯,需以国本为重。
舍兵卒勿念矣,关键在救陛下脱困。
将士可后练新补,唯独圣驾有失则社稷震动!”
听着朱高炽话,朱棣心中悲戚万分,喃喃道:“难道当真别无良策保全吗?这是朕毕生家业二十万京营精锐,若今逃逸,则愧对子孙万代……”
气氛顿时僵硬沉重。
乾清宫里,朱元璋另谋他策,请出沙盘让众人查看地形,却发现一人未至,随即唤苏谯入见。
与此同时,借助聊天平台,朱元璋牵线各方合力解决这场危局。
苏谯身穿囚衣,由蒋琳引领至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半倚于躺椅之上,目光沉静地注视着苏谯,随即开口道:
“苏谯,朕问你一桩事。”
“你答得令朕满意,朕便饶恕你的罪过,可明白?”
此言方落,苏谯猛然抬起头,内心波澜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