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风起云涌(第2页)

 此刻,朱元璋的脸色更加阴沉起来,指着沙盘缓缓说道:"保存实力为先......不要求必胜,但你们必须想尽办法确保军队不受严重损伤!立刻停朝。 

 什么时候能想出保全之策,什么时候复朝。 

 我就在这里盯着你们讨论!" 

 傅友德刚准备开口,朱元璋一眼就将他瞪了回去:"商议!赶紧商议!不然我们谁都不准离开宫殿!" 

 他的咆哮在深宫之中回响,群臣相互望着,心想:你老朱直说软禁我们就完事了呗。 

 这哪里是普通情况下的局势?就算是关云长来了怕也挠头。 

 旁边定远侯王弼无奈看着傅友德嘀咕道:"老兄,该不会陛下找个由头就想除掉咱们几个吧。 

 " 

 傅友德面色阴郁地低声斥责:"闭嘴,你当皇帝耳朵聋听不到?只能勉强想办法应对罢了,真能照这路数去打?" 

 王弼沮丧地道:"我们也想应付过去啊,可皇上又不是不懂军事的人,怎么糊弄得过去呢?" 

 于是乎,大明新一代的开国将帅们便如此这般和朱元璋耗在乾清宫里不动了。 

 而在另外一边,二十五万大军调派的消息自然瞒不过皇太极的眼睛。 

 当蓝玉率领的羽林军迈出山海关那一刻,各地的情报就如潮水般涌入盛京。 

 自大凌河之役挫败明军锐气之后,所有八旗子弟已经重拾往日骄傲自信,而皇太极亦再次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围点打援战术。 

 此时松山城正位于锦州东南方,且已经被清朝重兵合围。 

 清军的水师已经控制了小凌河的航道,成功切断了松山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当前的辽西战场上,除了锦州和松山两城还能形成相互支持之势外,明军其余力

量已全数撤退。 

 皇太极在龙帐中越发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座让所有女真人日思夜想的城市——宁远城,这片土地见证了清太祖的辞世之地。 

 龙帐之中,清朝的众多将领们也在猜测着新的动向。 

 多尔衮面对地图满是疑惑地说道: 

 “陛下可清楚这突然冒出的二十五万大军来自何方?” 

 旁边的范文程也同样感到惊讶:“大明朝哪里还有二十五万可用之兵?不是都派去松山了吗?莫非这是湖广左良玉的部队?” 

 然而很快又否认道:“即便如此,也不至于行动如此神速。” 

 不单是清军,就连大明的朝堂上下也是直到部队开拔前一日才得知其前往辽东的意图。 

 尽管如此,皇太极的语气中仍充满了轻蔑: 

 “就算是百万大军又能怎样?” 

 “这一场战役里,不管汉人派多少过来,本汗就杀多少!” 

 他认为兵力并非关键,只要看明军这样的战力水准: 

 即便是人数更多也无非只是为自己的军队增加战绩数据。 

 他忍不住讥讽到: 

 “他们现在总共调来三十八万人?这不是想用人堆着把我军送进祠堂供奉嘛!” 

 多尔衮、代善、孔有德等一听便明白了他的深意,脸上都不禁浮起笑容——明军最精锐的部分早已被困松山围困圈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