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一座大营的模样!

 站在一旁的唐王朱聿键却双眉紧锁,目光忧愁地望向城外。 

 “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啊。”他轻声说道。 

 而朱审烜却不以为然,“城里地方不够了吧。” 

 接着他又笑道:“我们朱家的人各个都有福气,要是太祖爷看到如今子孙如此繁盛,怕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呢。” 

 他顿了顿,“哦,对,中间挖的大坑,我想是用来做池塘的吧。 

 我就喜欢在池塘边听戏,否则都吃不下饭呢。” 

 各藩中, 

 城外确实正在大规模施工建设。 

 平常很少能看到施工现场的这些藩王们,都觉得场面相当浩大。 

 然而唐王朱聿键的心思完全没放在这里。 

 那些在外面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是在修建行宫。 

 那中央挖开的地方,也不像是在造池塘。 

 更像是……一座大营的模样! 

 这时,在齐化门城楼上的众多藩王正眺望着外面的这个所谓"工地”时, 

 两名小太监急忙赶了过来,向着众人施礼道 

 "各殿下,陛下有旨,明日将于郊外祭天告慰祖先,请各位准备衮服提前安排好。” 

 朱审烜听了皱着眉悄声问, 

 "公公可知道,这一路花销以及各家藩名之事?” 

 依照朱元璋立下的规矩, 

 自宗室起名字那天起就按月领取俸禄。 

 不过随着宗室人口的增加,这一制度渐渐失衡。 

 因太祖并未明确限定多大的时候才需起名字。 

 所以从万历朝开始,宗人府就开始拖延宗室成员的起名工作。 

 结果一些偏旁系子弟终身都没得到姓名资格。 

 各藩的俸银通常由王府亲王领取, 

 然后再根据亲王意愿分发给子嗣。 

 若是此时为诸位子孙都起名, 

 朱审烜的每月饷钱起码能加倍! 

 这小太监并无隐瞒, 

 笑着答道,“陛下倒没提及路上费用。” 

 又补充到, 

 "不过名字这事快有了。 

 礼部最近都在为藩王们的子女命名,祭祀结束后正式颁发。” 

 听完此话,朱审烜不禁心中惊愕。 

 与将来每月增添的那么多份量相比, 

 这点旅途花销实在不值一提! 

 得知这个消息后,在场的三十余位藩王立刻笑逐颜开。 

 ”本王替子嗣谢过陛下!”一人欢喜言道。 

 “算了,算了吧!我们好久未行大典了,赶紧去礼部演练一遍仪式,莫在陛下前丢丑了!” 

 这时候他们才想到, 

 别说忘了祭祀礼仪流程,大部分人根本头一回出京师。 

 对仪式一无所知。 

 次日清晨, 

 整个京城九座城门火炮齐鸣。 

 在震天价的炮声里,“朙"字战旗猎猎飘扬于风中。 

 而在祈年殿周围插满了代表朱由检及三十座藩王的大旗下。 

 穿着黄帝冕服,带着十二流金冠的朱由检走在最前,身后则紧紧跟随着三十位身穿蟒袍、带着九旒冕冠且年纪各异的藩王。 

 按照仪轨三跪九叩后, 

 朱由检读毕祝文将其亲自掷入火焰燃烧的坛中。 

 脑海间浮现起朱元璋的面容, 

 深深吸入一口气低声祷告, 

 “祖爷爷,子孙不肖...这一切都是为了明朝基业,万望见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