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殿试(第2页)
看着聊天群页面,朱元璋喉咙微微颤动,咽下一口唾沫后迅速发了一条信息:
太祖高皇帝洪武:
“你可是我大明的后世帝王?”
另一端收到信息后停顿许久,最终回复道:
思宗烈皇帝:
“祖宗,事情不妙啊!我们大明快保不住了。
而且我在群里的马甲怎么会跟谥号庙号这么像?我对不起您老人家,对不起列祖列宗啊!眼睁睁看
着大明亡在了我的手上。”
看到这些话,朱元璋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大明会有覆灭的一日,但未曾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亲历这一过程。
而另一边的那位很快调整好情绪继续说:
思宗烈皇帝:
“从即位开始,我就废寝忘食、勤于政务,从不敢懈怠分毫。
刚即位就惩处权宦魏忠贤,力图拨乱反正,大臣们都说那是正人君子云集的时候。”
“当时我还以为大明中兴不远,可没想到连续多年天灾,陕北农民揭竿而起;去年关外建奴更是直接逼近京城,整个辽东沦陷。
我本想集结兵力反击,无奈粮草短缺,只好增加辽饷,但此举又导致更多百姓造反。”
“不得已再次征收剿饷,然而天灾接二连三,各地粮价暴涨。
我的能力已经用尽了啊!”
这段消息令朱元璋血压直飚。
惩处太监就被当作大功?增加赋税害得百姓造反还不吸取教训继续加征!这难道不是典型的压榨百姓吗?
强忍着怒火平静下来的朱元璋咬牙切齿发出信息:
太祖高皇帝:
“你这不成器的小兔崽子!你忘了我们是怎么创业起家的吗?辽饷不够还要收剿饷?你是嫌叛乱的百姓不够多是吧!”
思宗烈皇帝:
“……祖宗啊,我也万般无奈呀!朝廷根本就没有钱了。
现在国库只剩区区三十二两银子,别说对抗敌人了,都不够我跟皇后过一年普通百姓生活的。”
看到这条消息后,朱元璋陷入沉默。
的确,没有资金支持,又该怎么办?如果仅仅只对付陕北叛民或许还行,但从话语间可以听出关外的女真人势力已然发展壮大。
难道就只能困守京师等待女真人攻门?没有资金,做不了任何事!皇帝岂能当成了摆设!
心念至此,朱元璋猛然起身,冷漠地下达命令:
“把允炆他们都给咱叫来!”
年初,太子朱标不幸离世。
如今,朱元璋全心全力投入到对太孙朱允炆的教导之中。
旨意刚刚下达,太孙朱允炆以及东宫属臣黄子澄、齐泰等人,还有六部尚书中的詹徽、茹太素等,立刻停下手中事务,匆匆赶到老朱面前。
“臣等拜见……”朱元璋挥了挥手,“无需多礼!”
随后,朱元璋慢慢抬头,目光扫过众人,咬牙问道:“今日咱有件事要问你们。
如果我大明连年天灾,外敌强横,内乱迭起,国库空乏,你们如何应对?”
茹太素、詹徽等人听罢脸色一变。
心想:您这想法是从哪来的?这么大的麻烦一块降临在大明身上?除了手忙脚乱地应付,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认命罢了!这类话他们是断不敢说出口的。
于是殿中一时静默,大家都觉得这是老人家一时兴起想的古怪场景,建议提得不好没用,错提了还会被骂,谁敢先发声呢!
但一旁的皇太孙朱允炆却不假思索站出来说道:“皇爷爷,古圣先贤讲天人感应,依孙儿看法,只要大明天子尽心竭力,上天不会年年降下灾难。
再则,有您所立祖训在,后代君主必定都勤于政事,上天应该也不会如此残酷。”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不成立。”
话刚落音,黄子澄即轻轻点头上前附和:“回陛下,太孙言之极是!”齐泰也随之向前表态:“微臣认同!”
然而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对此毫不在意。
平常他必然大大夸奖朱允炆才智过人,此刻却似另有一番情绪。
听完回答,胸中火气翻腾,怎么以往没觉察到这孙子这般精明呢?直接把问题给绕过去了。
怒从心头起的老朱喉咙上下动了一下,最终勉强说出两个字:“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