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唇枪舌战,初见青青

 “阿弥陀佛,道兄,好久不见!”一休大师到了西目道长的住所,满脸和善的说道。-餿`艘`晓·税?蛧, ¢蕞¨薪.璋′节¨埂¨芯+筷\ 

 “和尚,你怎么又来了?是好久不见,我以为你都早登极乐了呢!”西目道长撇撇嘴说道。 

 “阿弥陀佛,贫僧是走了,但是他们舍不得你,又把我放了回来,让我把你带上!”一休大师笑着说道。 

 “呵,牙尖嘴利,完全没有一副出家人的样子。”西目道长不屑的说道。 

 “贫僧每天都诵佛念经,念着念着就这样了!”一休大师得意的说道。 

 “和尚,知道自己穷,就去找一点事做,三三两两还能赚一点,没事老往我这里跑干嘛?”西目道长问道。 

 “道兄,我佛家不在乎那些俗物,讲究的是缘,更多的是自力更生。”一休大师解释道。 

 “还缘?我看是元才对吧?这次出去,赚了多少银元回来?”西目道长鄙视的说道。 

 道家没落,多是自力更生,都是凭自己的本事拿钱。自佛门东渡,佛道昌盛,和尚穿的都是华丽衣服,庙宇辉煌,佛像金身,无不透露着奢靡。 

 “盛世天下佛门昌,道家深山独自藏。乱世菩萨不问事,老君背剑救沧桑。” 

 “盛世佛门香火旺,道士修行深山藏。乱世菩萨不开眼,老君背剑救沧桑。”西目道长淡淡的说道。 

 “阿弥陀佛,道兄,你这个说法就片面了!上古时期,佛道本为一家,分什么你的我的呢?而且对于世俗的看法,佛家与道家只不过是理念不同罢了!”一休大师辩解道。 

 “如何个不同法?”西目道长问道。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而为”,认为乱世是“不自然”的状态,“拨乱反正”是在行当为之事。道教传承道家思想,虽追求羽化登仙,但也注重在俗世修行,认为在乱世中济世救人是一种积德行善的方式,符合道教的教义和价值观。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与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联系。道士们心怀家国天下,认为有责任在国家和百姓面临危难时挺身而出,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国家恢复稳定,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因此,受道家思想和社会责任等因素影响,道士在乱世中常常出山。他们凭借自身的技能和智慧,或参与军事政治,为平定乱世出谋划策;或救济百姓,在灾荒战乱时施医赠药、提供庇护,践行道教“利物济人”的宗旨。”一休大师说道。 

 西目道长一愣,想不到一休大师对道教这么了解,与他们传承的思想吻合。\天+禧′晓`税_网` +哽*欣!嶵?全/ 

 不过,嘴硬的西目道长显然不会就这么放过一休大师,他又继续说道:“想不到和尚对我道家思想这么了解,就是不知道对你自家的教派了解多少?” 

 一休大师说道:“佛教强调的是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追求涅槃境界。 

 很多大师可能会选择在乱世中坚守寺庙,专注于自身修行。他们认为通过诵经礼佛等方式可以为世间祈福,以精神层面的力量来影响世人。 

 此外,虽然佛教寺庙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寺庙财产和僧众安全,他们可能会避免过多卷入世俗纷争而选择避世。” 

 西目道长鄙视道:“还不是贪生怕死?” 

 一休大师摇摇头说道:“非也非也,当年玄奘法师佛门引渡,还不是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与凶兽为伴,风餐露宿,跨过十万八千里才取得真经,怎么可能是贪生怕死之辈呢?” 

 西目道长说道:“和尚,我懒得和你讲,你就说你过来有什么事吧?” 

 一休大师一愣,随后说道:“道兄,我不是说了吗?就是过来看看道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也是很好的邻居不是吗?” 

 西目道长说道:“和尚,你不要乱说,谁愿意和你是邻居?那是你自己赖上不走的好吧!” 

 一休大师笑道:“我佛讲究的是缘,既然我与道兄相识,那就是缘分使然,住在一起又有什么不对的吗?就是睡在一间房,贫僧以为也是可以的。” 

 西目道长做了一个恶心的动作,然后把脸转向一边说道:“和尚,你就不要恶心我了!还想睡在一起,你怎么不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