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娃青年178集(第2页)
“你听我解释,我和妻子秀兰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毫无爱情可言,这些年我生不如死,我渴望和你在一起的生活。儿女早晚会懂得,我和妻子离婚是迟早的事,别看山娃阻拦,我会处理好的,她的病不能全怪我,就算医好了病症,我还是会和她离婚的。希望你理解我。”赵明蹙着双眸,急切辩驳着。
“那等你真正离了婚,得到儿女认可了,再来找我吧!感谢您大老远来看我。不早了,我给您做碗西红柿鸡蛋面,吃了您就回去吧。”她对着赵明一脸歉意的表白道。
张愿达起身,走到赵明身边,轻轻拉起他,给了他一个温柔的拥抱。那拥抱如春日里最轻柔的风,震撼着赵明的心灵,让他第一次尝到男女之情的甜蜜与浪漫,怦然心动,激动不已,眼眶不禁湿润起来。他也紧紧地拥抱着张愿达,一股洗发水夹杂着女人的香味扑面而来,荡涤着赵明的魂魄。他感受到了张愿达的爱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攀。
张愿达挣脱了赵明那不肯松手的拥抱,决然的冲出房门,到厨房间为他做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还特意放了香油和香菜。
赵明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了那碗满怀深情的热汤面,双眸含着热泪,激动不已,吃下了张愿达为他亲手做的面,泪水滚落,滴入汤碗,他把混着泪水剩下的热汤,一口喝了下去,顿时感到那滋味,带着苦涩又很甘甜。
吃完了西红柿鸡蛋面,他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心爱的张愿达,踏上了归途。身后,是无尽的遗憾、惋惜与惆怅,还有张愿达在春日余晖中、秀美挥手告别的身影,渐行渐远,仿若春日里终将逝去的美好,徒留满心的爱意与眷恋。。。。。。
1987年4月15日,山娃在老家处理完大伯的后事,怀揣着满心的悲戚与疲惫,回到了兴隆县统计局。他身形略显单薄,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衬着那张年轻却透着几分坚毅的脸庞。
山娃刚走进统计局的办公室,熟悉的办公环境让他暂时收起了心底的哀伤,他知道,因为请假忙于家事,如今还有一堆的工作等着自己去完成。
山娃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桌,桌上堆满了各类劳资统计资料和报表,杂乱中透着一股亟待梳理的迫切。他深吸一口气,坐下后便埋首其中,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仿佛在他眼中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着兴隆县劳动用工的现实交响曲。
过去这段时间,他不光对着这些资料反复琢磨,还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企事业单位,只为摸清那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
足足熬了几个通宵,山娃终于写出了一份重磅的、《论兴隆县劳动用工不平衡》统计资料分析报告。这报告厚得足有几十页,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每一页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报告开篇,他笔锋犀利地指出:兴隆县受计划经济政策的紧箍咒束缚,各行各业在劳动用工上乱象丛生,犹如一潭死水,给正蓬勃兴起的改革开放大潮绊住了手脚,拖住了兴隆县迈向市场经济的步伐。
在行政管理部门那部分,山娃皱着眉头写道:人情关系这张无形的大网,在这儿盘根错节,“因人设岗、因人设事”成了家常便饭,人浮于事的后果就是财政支出的人头费跟发了疯似的猛涨。他脑海中闪过调研时看到的那些无所事事的身影,暗暗叹气,实例举证的地方,他把调查来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都写了进去,想着作为论点的补充。
谈及事业管理单位,他的笔尖在纸上疾书:计划用工指标简直是闭着眼瞎定,完全不考虑实际需求。有的单位用工指标多到泛滥,盲目招工,搞得大家为了有限的活儿争得不可开交;有的单位却指标少得可怜,人手短缺,工作推进艰难,好好的事业被用工不合理搅得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