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爱情永道信息凯歌

第4章 山娃青年172集(第2页)

 县城里,大街小巷弥漫着春的气息,柳树垂下柔软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姑娘的发丝翩翩起舞;街边的桃花开得正艳,花瓣随风飘落,给地面铺上了一层浪漫的花毯。

 就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日里,山娃家刚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变动——他把妻子刘荣荣和两个女儿转成了非农业户口。这本是向着新生活迈出的一步,可随之而来的,是夫妻二人愈发忙碌的日常,家里实在急需一位能搭把手的人——看孩子做饭的保姆。

 那天,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小院里,暖融融的。山娃正在院子里修理着一把旧椅子,手上沾满了木屑,这时,院门被轻轻叩响。他抬眼望去,只见一位老太太推门而入。

 这老太太看着六十多岁的模样,身材矮小,背却挺得直直的,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儿。她一头花白的头发整齐地梳成一个髻,几缕碎发俏皮地垂在耳边。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或深或浅的皱纹,可那一双眼睛却仿若寒夜星辰,炯炯有神,让人一看就觉得这老太太不简单,干净利索,能说能干。她身上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深蓝色布褂,肩上挎着个旧布包,手里还紧握着一把雨伞,走路带着一阵风,几步就迈下台阶跨进了院子。

 还不等山娃开口询问,老太太便操着一口浓重的半壁山老家地方口音,热络地介绍起自己来,眨着双眸说:

 “听说你们家需要一个看小孩的保姆,我就寻摸着来瞅瞅。我叫秦玉芝,老家是半壁山东边蓝旗营村的。唉!我家那口子走得早,这么多年,我是含辛茹苦地把独子谢照云拉扯大。好在孩子争气,参军提干转业后,留在东北佳木斯工作了。他总念叨让我过去一起住,可我打听了,那地儿冷得够呛,我这把老骨头可受不了,就寻思来兴隆找个落脚的地儿。

 我瞅着给人看看孩子、做做饭啥的,还不成问题,你们管我吃住就行,我不要保姆费,我儿子每月都给我寄生活费,手头宽裕着呢。这不,刚到兴隆县城,就碰上你们家,也是咱老乡有缘分呐!嘿嘿!”

 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嘿嘿笑着,手脚麻利地将自己的行李物品径直放到了北屋炕上,那架势,仿佛已经把这儿当成自己家了。

 山娃听着老太太这一番自我介绍,心里惊诧不已,暗自思忖: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啊!主动送上门来的保姆,还不收工钱,这不正是自家急需的吗?可再瞧瞧老太太这年迈花甲的模样,又不禁面露担忧之色,犹豫着开口问道:

 “我们家确实需要一个保姆,不过,您这岁数大了,身体吃得消吗?”

 “行行!绝对没问题,我啥毛病没有,耳朵灵着呢,眼睛也好使,别看我个子小,腿脚利索得很,干起家务活那叫一个麻溜,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秦玉芝老太太目光坚定地扫了一眼山娃,信心满满地回答道。

 那眼神儿仿佛在诉说着她过往几十年操持家务的娴熟与干练。

 一旁的刘荣荣也细细打量着老太太,心里总归还是不踏实,追问道:

 “你老家还有啥人呢?就一个儿子在东北工作吗?”

 “是啊是啊,老家没啥人了,老谢家那些亲戚,也都各过各的日子,平日里没啥走动。”老太太微微蹙着双眸,像是陷入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若有所思地回答。

 山娃瞧着老太太实在、诚心,真心愿意留下来帮忙,便扭头对妻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