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娃青年138集(第2页)
山娃把井头上的压水井把安装好了,利用杠杆的原理,一端用销钉连接上了压水井皮塞抽子,另一端就是手握的柄把,他又让她俩扶着压水井的井体,井口处塔上了木板。用水瓢舀水倒入了井头里面,在通过压水井柄把连续压上压下的,抽动着井头里的皮塞抽子,不一会,就在杠杆的压力作用下,把地下水终于抽了上来。
开始压上的水都很浑浊,根本没法喝。山娃去了北院四太爷家借来了大锤,把井头顶端盖上厚厚的木板,然后再用大锤敲击木板,“嗨呦嗨呦!”“嗨呦嗨呦!”刘荣荣和二弟扶着木板和井头,山娃一锤一锤的往下使劲砸着木板,随着木板下沉连带着井头也不断的下沉,快要砸下去10多公分了,刘荣荣向山娃摆着手喊到:
“好了好了!差不多行了!”
山娃听到了妻子的喊声,停止了抡锤的动作,看看井头距离地面约有1米左右,到了胸前偏下一点位置,试了试压水井柄把很合适,顺势就压满了两桶浑浊的地下水,第三桶水就清澈了,出水量还挺冲的。山娃不敢怠慢,赶紧把压水井旁边的浮土和堆积的泥沙石,回填到井筒里,踩紧夯实后,把出水口处找来一大块儿扁平的河光石,当做接水的水桶垫。
到了中午时分,经过全家人一天半的努力,终于把压水井打成功了!他们激动地在一起欢呼着,雀跃着,呐喊着:
“打井成功了!成功了!我们自己有水井啦!自己有水吃了!。。。。。。”
欢呼雀跃过后,顺势把井水压出来,一桶桶清亮的水倒满了水缸,随后又把院子里的秧苗用压上来的水浇了一遍。刘荣荣一脸惋惜的对着山娃说:
“要是再有十几米长的橡胶管就好了,浇地不用水桶,直接连到出水口处,另一端放到秧苗的根下,那就更好了,省时、省事、又省力多好啊!”
“那好办!明天我回去上班了,抽空去兴隆县建筑公司看看,搞建筑有的是废旧橡胶管和塑料管,我和他们要一节给你捎回来。”
山娃在周一上班后,中午就去了县建筑公司,果真就要了10米和5米长两节橡胶管和一根10米长的塑料管,让大舅家的表弟陈一良给捎回家去了。山娃的表弟上午开车到兴隆办事,正好下午返回半壁山,可以把橡胶和塑料管直接送到家门口。刘荣荣收到了山娃捎回去的橡胶和塑料管,高兴的不得了。
她心里暗暗想到:只要她想到的,山娃就能给办到,这样的丈夫没白找,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是神圣的,她要用自己的双手和山娃的双手,合起来共同努力打拼,实现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庭。
1984年6月,改革的形势发展越来越快,首先是机构改革,兴隆县各个公社和大队,改成了乡镇和村,半壁山公社就改成了乡政府,半壁山大队支部就改成半壁山村支部。
兴隆县计委与县经委合并成为了县计经委,这就预示着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逐渐过渡,过去所流通的“粮票、布票、棉花票、副食品票、” 等等各种计划经济的产物,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由于山娃主管劳资统计工作,与县委和县政府各个部门联系的机会多了起来,他有幸认识了县政协副主席张富赠。他50多岁,花白的头发已经秃顶,戴了一顶前进帽,圆脸型,浓眉大眼,一副笑呵呵的模样。据了解,他在之前是主管二轻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副县长,因为年龄大了退居二线,到县政协挂名当了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