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第3页)
刘蔚大大方方地说道:“圣人在位三年,开放了原来的商禁,街上饿死的人连年减少。行商才可富民,富国。”
邢无尘听闻这句话,目瞪口呆地看着刘蔚。他就算有猜想,没想到过商业居然可以这么重要。
“圣人下令:商人之子也可考科举,商人并不低贱於农民。”刘蔚接着说道,
“须知这两年多少商人往来於大汉内外,买卖大汉之粮食玉石而有所结馀。”
圣人开放禁商之令,也不过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却已经让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这样才会有昌南发展的土壤——陶瓷是工艺品,更是商品。
只有能卖出去,他们才能造出更多的瓷器投入更大的市场。
刘蔚说完这些后,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沈默。
并不是大家不聪明,大家都听懂了这些话,所以更加沈默。
商人之前的卑贱在於政府刻意压制,人人都认为商人与民夺利。
但是可能只有鼓励从商才能藏利於民,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城隍庙祝欲言又止,眼中也被渲染上一层雄心壮志。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机会了。他头发已经花白,不再年轻,也不在有年轻人入世的冲动。
他转头祝福地看向自己身边的师弟。师弟还年轻,更有一方广袤的天地来有所成长,有所作为。
在这场谈话中心的邢无尘沈默半晌,长叹息道:“县长大义,是邢某才疏学浅。
邢某愿为庙祝,以驽钝之天资助先生之宏图。”
没有人可能对此规划毫不心动,甚至没有立刻答应这个计划并且保持冷静真的很困难的事情。
图利者能在这个计划里看到钱,图名者能在这个计划里看到权,图苍生者能在这个计划里看到大志如鸿鹄。
就算达不成,也不过是完成了普通人看来很不错的目标。
但是如果真的能达到这个目标,那真的就是触碰到自己人生中最闪亮的一刻。
谢修文看着仅仅用语言就让两位高人折服的刘蔚,心里有一个角落在暖暖地发光。
刘蔚是如此的优秀,和当初在马上的少年一样。
他依然坚定地走向自己想要的方向,默默地,在黑暗中举起手中的火炬。
那火炬上,发着能照亮万人的光。
“我们的目标是一个月内建出一座让世人震惊的寺庙,有什么需要的直接和我说。”
“我们要让更多的昌南人活得更好。”刘蔚坚定地说道。
建造一座庙宇哪有那么简单,要木料,要雕花门窗,要砖石,要泥瓦。
邢无尘接了任务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开始加班加点的负责整个庙宇的建设。
刘蔚专门强调过要有陶瓷这一本地元素,所以邢无尘还经常要和白珪对接陶瓷的资源。
邢无尘在这一个月里忙碌的自己头发都快从道士掉成和尚了。
好在他师兄也有从旁协助他出力很多事情,例如招募道士和宫宇规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