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第 21 章
窑口选址一般喜欢在临水的地方,方便运输而且陶瓷不容易碎。
自晋朝就开始烧陶的瓯窑就是在瓯江丶飞云江两岸,上个世界的景德镇陶瓷主要也是走水路运输。
刘蔚前期跟那些瓷商们说过,他们每建一座瓷窑窑口就要给刘蔚也建一个窑口。
刘蔚打算在这个基础上再多建造一些窑口,他不用担心将来陶瓷贬值的问题。
现在这些订单根本烧不完。就算是把这些订单分给所有景德镇的窑口,这些订单短期内也烧不完。
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订单,是缺窑口,缺人手。
培养500个匠人可以短期内把人手的弱势补上,但窑口的建设也需要人手,哪里都缺人。
“白珪,现在秘色瓷研究的怎么样了?”刘蔚头疼的问道。
白珪是刘蔚的家丁,因为擅长做生意被丢到窑口那边干活。之前缺少匠人的事情也是他跟刘蔚汇报的。
“公子,现在我们的窑口一共远远赶不上我们订单的速度。
别说秘色瓷的研究,现在那些工匠们每天筋疲力尽也干不完这些订单。”
白珪面露苦涩,叫苦连连,他的生活现在确实是充满痛苦的。
这个订单卖出金额能顶三成昌南县这个地方今年的秋税,数量之庞大可想而知。
他现在每天加班加点的干货,只是为了让他家公子能够早一天交货。
刘蔚看着白珪苍白的脸色,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压榨员工压榨的过分了。
刘蔚点头道:“这样的话,我们先把窑口停了,让工匠们全都去建新的窑口。”
白珪有理有据的回应道:“但是公子,我们现在缺的是人,不是窑口。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人员可以来烧瓷了。”
刘蔚坚定地说道:“我们还有人,还有很多人可以帮忙。”
在刘蔚又一次把所有陶瓷行业的人叫在一起时,钱胖子就感觉到了不妙。
“每次去茶楼都没好事。”老钱头一边跟自己娘子抱怨,一边很诚实的拿起衣服就往外面走。
他其实很喜欢新鲜的事务,昌南现在的状态让他感觉到了一种暗流涌动。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下一个弄潮儿,而这次的机会就在昌南县年纪轻轻的小刘县令手里。
“真是后生可畏啊!”他接着感慨道。
一想到搞出这么多动静的人居然只是刚刚成年,他就感觉岁月一点也不饶人。
他喜欢一切冒险的变化的事务。只有事物发生变化,才能有重新洗牌,后来者居上的可能性。
他家娘子是他的青梅竹马,早就清楚钱胖子是什么性格的人。
“我感觉这个县令有些地方和你很像,你聊完正事早点回来啊!”
钱娘子往钱胖子的袖子里塞上一些碎银子:“你看看用不用的到。”
钱胖子的钱一直都是钱娘子在管,他家娘子也是管家管钱的一把好手。
钱胖子主外,钱娘子主内,两人分工配合,互相支撑。
钱胖子拿上钱就走出门,这么早出门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路上又遇到老烟头这种晦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