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第 4 章
兵贵神速。
刘蔚对谢修文道:“我手里有一张瓷窑的图纸,还需先生左右斡旋。”
谢修文听见此话,大概明白了刘蔚的基本布局。
陶瓷现在基本上是一种被个人把持的行业。该行业大多家族运营,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很多年前就连谢家的旁支想在汝州开窑自己造瓷,也因为核心技术无法获取而失败了。
谢修文之前因为这个旁支的事情去了解过大汉的陶瓷行情。
最大的感受是暴利,现在的陶瓷主要供给给达官贵族,还未能供给到平民百姓。
正是因为它暴利,才能成为缴税的依靠。
谢修文看着刘蔚说道:“谢某有个不情之请,想公子买地以留百姓一线生机。”
谢修文拿出一张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线条画的正是昌南地图。
镇上有钱人的土地已经占了二分之一,而百姓的土地却一共才不到二分之一。
今年秋税明显过高,昌南这边的百姓在这种压力可能不得不选择卖地,轮为佃户。
农户如果失去了土地,多半只能给别人打工,从此生死由人。
刘蔚看了看地图说道:“你为什么这么笃定我会帮你实现你的愿景?”
谢修文问道:“馀三个月前已闻公子之名。”
刘蔚在穿越来的这半年里做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重要到可能被视为在收拢民心。
也因此,即使他是刘氏旁支也一直在被打压。
他做过的最为人称道的事情是他开济慈堂,让很多流浪儿有一个去处。
济慈堂刚刚开门三天的时候,就已经妇孺皆知了。
人人夸他慈悲,他在长安出一次门就会载着慢车华香回家。
母亲只是忧虑的看着他问道:“这些花是从哪里来的?”
他信心百倍的回答说道:“这些花是路过的人扔给我的。”
他那时还天真,以为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很简单。
刘蔚想到这里忽然沈默,而后缓缓说道:“在那之后我遇了一次坠马,三次抢劫。”
谢修文笑着说道:“这些我也知道。”
刘蔚太过於木秀於林,所以自然有风不喜欢,这些事情才集中爆发。
刘蔚接着说道:“济慈堂已倒。你若是想我救济万民,这已远超我的能力。”
谢修文又摇了摇扇子:“谁让你救济万民了?你先救你自己吧,小县令。
你要知道土地永远是有用的,不论你用不用或者用来做什么。善良也一样。”
刘蔚并没有立刻答应这个要求。
第二条,他们就把昌南的本地陶瓷行业的老师傅们叫到了一起。
这些老师傅一共才五六个人,但是他们手下都有一群学徒。
刘蔚把自己早早画好的平焰窑图纸放在桌子上说道:“我是新的昌南县令刘蔚,行四十二。此次来,我想用一物来与你们交换一些利益。”
昌南这边陶瓷业还很小规模,之前的县令们只看中茶商,根本就没有理过他们这些小买卖。
昨天听闻秋税和新县令是皇亲国戚之后,刘蔚这话让师傅们陷入了恐慌。
“先生们先看看这张图,然后我们聊一聊我的要求。”刘蔚把手上的图纸从自己面前推了出去。
图纸上画的是瓷窑的架构,大家一眼都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