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大明尚大嘴

第39章 鄂尔多斯3(第2页)

 现在陈洁已经是陈校长了,现在手底下管着将近二十名老师,一百多名校工。都是在流民中招募的,现在陈洁还兼职培训牧师。

 那座神庙赵大强还在修建,所以现在牧师们的工作就是在学校讲解经文。

 破虏堡的学校教学先教拼音,然后直接普通话教学,教简体字。

 现在这些孩子回家和父母说土语和蒙古话,在破虏堡都用普通话互相沟通。

 陈洁的《原道经》推广的也非常好,学校人手一本,后世的印刷质量也好,纸质也好,那些孩子真的是天天当珍宝一样看待。

 陈洁告诉他们这是王鼎神界的经书,读好了,按照书上的规范行为,死后就可以去王鼎的神界,而且书上讲的都只是正常人的行为规范,所以很快就从孩子们传到了他们父母那里,特别是那些经文部分,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还有凝神静气的作用。这些老牧民天天都是跟着孩子们念,都觉得神清气爽。都说必定是得了真传。

 更是对王鼎是上帝嫡子坚信不疑。

 这些条件自然不是榆林众将能够比拟的。

 于是王鼎又转头问到:“不知杨巡抚准备如何交代王麻二总兵之事啊?”

 那杨巡抚只是低头一言不发。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一会却是过来两个破虏堡的士卒,拖过来一个人,那人显然已经被用过刑了,几乎瘫软在地,过来就开始求饶。

 这两个士卒却是一个叫和尚,是个瘌痢头。一个叫老烟袋,是个瘦小枯干的家伙。

 两个人都是以前麻副将的亲兵夜不收出身,最擅长就是刑讯逼供和拷问情报。但是出身一般做了多少年夜不收,还是个大头兵,年纪大了,也没什么上进的机会了,就求了赵大强做师傅,学了制砖烧砖的手艺。

 却不想最近张富贵组织破虏堡守备队,二人都算张富贵的小师弟,张富贵又看重二人多年厮杀经验,将这和尚和老烟袋都直接升了总旗。

 要不说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兴奋剂呢。两人当了官,一扫以前在麻总兵那里的颓势,在张富贵的五百守备队中做的风生水起,据说还有升百户的苗头。

 和尚一脚踢在那人身上:“跪好,说。”

 “我就是个传话的,我真的就是个传话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啊!”那人兴许是看到杨巡抚在坐,直接准备反水。

 大烟袋直接把烧红的烟袋锅子,一下子戳在那人面颊上。那人嗷一嗓子,发出一声惨叫。

 却听的旁边的杨巡抚也跟着一哆嗦。

 那人再也不敢心存侥幸,开始老实交代。

 却原来这人姓范,叫范五。是张家口范氏老号的一个掌柜,是范家家生子。所谓家生子就是指父母都是主家的奴才,在主家生下来的子女,一出生就是奴才。

 但是这种奴才因为是从小被主家特别培养的,所以忠诚度高,而且主家也会比较信任。一般主家店铺管事,要么是庶子之类,要么就是家生子在管。

 这张家口范家,世代盐商,祖上就是从河东盐池运盐开始发家。而后垄断了对蒙古的盐茶酒铁器的生意。

 范家现在已经是晋商中的领军人物了。

 破虏堡这段时间开始大量销售食盐茶叶酒类罐头和铁器,除了罐头之外,大多商品都与范家的商品重合,而且王鼎采用的是与榆林地区军官将领合作销售的模式,相当于把整个榆林地区的军官团都变成了破虏堡的销售网络。

 而且王鼎的盐是精盐还带防水袋,比范家的青盐质量好,卖的还便宜,很多以前买官盐的人家,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精盐。

 茶就更不用说了,王鼎在后世买的茶,还特别强调不能有茶梗,所以进货价达到了二十元一斤,但是工业化产品,品质统一,味道也是经过多少年逐渐改进的工艺的大成之作,还添加了后世特有的科技与狠活。无论是味道还是口感,直接就秒了范家的产品。

 酒就更别提了,王鼎的白酒全是勾兑白酒,加了色素,色泽淡黄而清亮,加了去苦剂,没有了辛辣。加了增稠剂,可以挂杯,加了浓香型香精,味道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