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周庄王(第3页)
周庄王六年(鲁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五月,距离周桓王驾崩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周庄王才终于着手将周桓王安葬。这一在丧礼时间上的迟缓安排,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诸多议论和非议。在传统的礼仪观念中,及时安葬君主是对逝者应有的敬重,也是对传统礼制的遵循。周庄王的这一做法,让许多人感到不解和困惑。有人猜测是周庄王忙于处理王室内部的事务,无暇顾及父亲的葬礼;也有人认为是周王室在筹备葬礼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阻碍。无论原因如何,这一事件都成为了周庄王统治时期的一个争议点,也让人们对周庄王的统治产生了一些质疑。
周庄王八年(鲁庄公五年,公元前689年)冬天,鲁国联合齐国、宋国、陈国、蔡国组成联军,气势汹汹地攻打卫国。这场战争的背后,各国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妄图在卫国谋取巨大的利益,瓜分卫国的土地和财富。一时间,卫国陷入了战火纷飞之中,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周庄王九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正月,面对卫国遭受的攻击,周庄王站在了维护周王室声誉和局势稳定的立场上,展现出了一个王者的担当。他深知,卫国是周王室的重要藩属国,若任由联军攻打而坐视不管,不仅会损害周王室的威严,还可能引发其他诸侯国的效仿,导致天下大乱。于是,周庄王果断派遣属官子突率领军队前往卫国救援。子突领命后,迅速集结军队,日夜兼程地赶往卫国。在战场上,他指挥若定,带领着周王室的军队与联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保卫卫国、维护周王室的尊严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庄王十五年(鲁庄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周庄王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波折后,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见证了周王室的兴衰荣辱。他在王子克之乱中果断出手,维护了王室的稳定;通过联姻等手段,努力巩固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如今,他的离去让周王室再次陷入了短暂的哀伤之中。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继位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儿子姬胡齐的身上。姬胡齐在众人的瞩目中,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为周厘王。周厘王又将如何续写周王室的篇章,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而周王室的命运,也将在新的时代中继续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