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秦襄公立国(第2页)
秦襄公通过精心谋划的嫁妹、迁都这两项重大决策,为秦人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一方面,秦国加强了与周王室的关系,借助周王室的传统威望与政治支持,摆脱了过去孤立无援的困境,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声援,在政治上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另一方面,秦国成功东进,占据了汧邑这片膏沃之地。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秦国得以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武备建设,从而迅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的华夏大地,周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日暮途穷的艰难境地。荒淫无道的周幽王,痴迷于褒姒的美貌,不辨忠奸,做出了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的错误决定,转而将褒姒立为王后,褒姒所生的儿子姬伯服也被封为太子。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更是不惜上演荒唐至极的“烽火戏诸侯”闹剧,一次又一次地欺瞒诸侯。诸侯们经过多次被戏弄后,对周幽王彻底失望,纷纷产生了反叛之心。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对于周幽王废黜自己女儿申后、外孙姬宜臼的行为愤怒至极,忍无可忍之下,他联合了缯国以及凶悍的犬戎,共同举兵围攻西周的都城镐京。一时间,战火纷飞,喊杀声震耳欲聋。在激烈的战斗中,镐京最终沦陷,周幽王也在这场灾难中悲惨地死去,标志着西周这一辉煌王朝的覆灭。值得赞誉的是,当西周面临灭顶之灾时,秦襄公展现出了忠诚与担当。他毅然率兵前往镐京救援,作战过程中表现英勇无畏,冲锋陷阵,对周王室的守护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了各方的赞誉。
周幽王遇难之后,诸侯们基于对周平王的支持与认可,共同推举太子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此时,丰镐周围的局势错综复杂,犹如一团乱麻。主要存在着四种势力:其一,是以周幽王和姬伯服为代表的残余势力,不过在他们死后,由王子余臣(周携王)继承了他们的余晖与权力;其二,是得到众多诸侯拥护的周平王的势力;其三,是时常侵扰中原的戎族势力;其四,便是刚刚崭露头角、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秦势力。
在周幽王被杀、周室局势风云变幻的关键时刻,秦襄公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那就是或者坚定地追随周携王,继续维护周幽王与姬伯服一系的残余势力;或者高明地拥戴周平王,借助新兴的周平王势力来实现秦国的崛起与发展。秦襄公是一个极具政治智慧的君主,他巧妙地利用了周王室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威信,并没有拘泥于秦国过去与周幽王、姬伯服之间的旧有关系。尤其是在周幽王死后,秦襄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与新兴的正统代表周平王保持友好关系,才是秦国长远发展的最佳选择。毕竟,秦国需要的是周王室的认可与支持,以此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地位,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
于是在周朝为躲避犬戎的祸患,都城被迫东迁洛邑的重要历史时刻,秦襄公果断地派兵护送周平王前往洛邑就都。一路上,秦襄公的军队悉心保护着周平王,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安全抵达洛邑。周平王对秦襄公的忠诚与助力感恩戴德,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予他岐山以西的广袤土地,并满怀期许地说道:“犬戎凶恶无道,蛮横地掠夺我们岐、丰的肥沃土地,只要秦国能够勇敢地向西戎发起进攻,并成功将他们赶走,那么这些被西戎占领的土地将全部归秦国所有。”周平王还郑重其事地与秦襄公盟誓,正式封给他诸侯的爵位。
秦襄公凭借着这一举动,开启了秦国历史的新纪元。秦襄公正式建立起诸侯国,从此,秦国与齐、晋、郑等中原强国一样,拥有了平等的地位,得以与山东各诸侯国互通使节,互访往来。这一巨大的飞跃,对秦国而言意义非凡,标志着秦国正式加入了诸侯争霸的舞台。秦襄公心中怀着无比的喜悦,为了庆祝秦国的正式立国这一历史性时刻,他在西垂地区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秦襄公立西汧,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头的太牢大礼,在西畴虔诚地祭祀白帝,祈求上天继续庇佑秦国,庇佑这个刚刚诞生的诸侯国能够茁壮成长,走向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