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南讨北定(第2页)

 但方叔毕竟经验老道,战略眼光独到,他巧妙地运用各种战术,时而正面强攻,时而迂回包抄,让楚国军队防不胜防。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作战,周朝军队终于大获全胜。战场上,楚国军队丢盔弃甲,四处逃窜,周朝军队乘胜追击,一举突破了楚国的防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伐楚期间,发生了一则关于文化传承的奇妙故事。据相关历史资料严谨推算,周宣王此次伐楚动用军队多达三万六千人。在胜利之后举行的盛大庆典上,晋穆侯墓所出土的楚公逆编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楚公逆编钟,原本属于楚国的重要礼器,承载着楚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它应当是在此次周宣王伐楚的激烈战斗中,作为珍贵的战利品被周宣王所获得。周宣王看到这编钟制作精美,工艺精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心中十分喜爱。出于对宗室诸侯晋穆侯的重视,以及怀柔诸侯的政治策略考虑,他将这楚公逆编钟转赠予了晋穆侯。这一赠送行为,意义非凡,不仅体现了周宣王对宗室诸侯的重视与关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承。楚公逆编钟从楚国辗转来到晋国,就像一座文化的桥梁,将两国的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领略到楚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与此同时,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猃狁这一古老的部族,宛如一片浓重的阴霾,成为了周朝的心腹大患。猃狁,这个生活在北方的游牧部落,他们逐水草而居,生性勇猛好战,自幼在马背上长大,骑射技艺精湛。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资源相对匮乏,这使得他们时常觊觎周朝的财富与肥沃的土地。早在周厉王时期,猃狁就曾出动强大的部队,如汹涌的潮水般劫掠镐京周围的财物及人口。他们来去如风,行动迅速,让周朝的百姓猝不及防,严重威胁到了周朝都城的安全。当时的周朝大臣武公,面对这一危急局势,果断派出多友将军,率领军队进行顽强抵抗。多友将军深知责任重大,他精心谋划,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带领士兵们与猃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经过一番艰苦的拼杀,最终成功将猃狁击退,暂时维护了周朝北部边境的安宁。

 然而,这种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公元前823年,即周宣王五年六月,猃狁再次集结兵力,气势汹汹地向西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一次,猃狁的主力部队集中于焦获,也就是今陕西泾阳西北,他们锋芒毕露的前锋部队已经迅速抵达泾阳,今陕西泾阳境内,距离西周都城镐京和旁京越来越近,直接对周朝的核心区域构成了严重威胁。周宣王得到消息后,龙颜大怒,他深知此时已经退无可退,必须坚决抵抗,绝不能让猃狁再前进一步,否则周朝的根基将受到严重动摇。于是,他迅速下达命令,任命尹吉甫率军反攻。

 尹吉甫身为周朝名将,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猃狁骑兵机动性强,战斗力凶悍。出发前,他日夜思索,制定了详细周全的作战计划。到达前线后,尹吉甫以元戎十乘作为先头部队,马不停蹄地向着猃狁军队的方向进发。这元戎十乘,均为周朝最精良的战车装备,每一辆战车都坚固耐用,配备着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作战勇猛的士兵。他们在奔赴焦获的途中,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与猃狁部队遭遇。此时的尹吉甫,目光坚定,果断指挥军队发起猛烈攻击,凭借着元戎十乘的勇猛冲锋与后续大军的紧密配合,如同猛虎下山般迅速突破了猃狁的防御。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成功击败猃狁,极大地挫败了猃狁的锐气。

 然而,尹吉甫并未满足于在彭衙的胜利,他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深知猃狁之患一日不除,西周就一日不得安宁。于是,他乘胜追击,率领军队马不停蹄地直追猃狁至太原,今甘肃平凉附近。在追击过程中,尹吉甫的军队面临着诸多困难,粮草补给不足,士兵们疲惫不堪,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国家的忠诚,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太原地区,他们再次与猃狁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彻底击败了猃狁,给予了他们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