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东征西伐(第2页)
就这样,在周宣王时期,经过秦国和晋国等诸侯的共同努力,西周王朝在西戎地区的局势逐渐趋于稳定。这一稳定局面的出现,意义非凡。它不仅使西部边境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摆脱了长期以来的战乱之苦,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也极大地增强了西周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诸侯国在共同对抗西戎的过程中,加强了与周王室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共同体。这为西周王朝进一步走向繁荣昌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让西周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古老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淮夷作为淮河、汉江一带的东夷部族,有着独特而悠久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轨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淮夷还有着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等诸多别称,这些称谓的由来,与它们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以及与中原王朝相对的方位紧密相连。淮夷所处的淮河、汉江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居住。在这片土地上,淮夷人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和艺术形式。
淮夷的兴盛并非一蹴而就,自周穆王时期开始,淮夷内部逐渐走向团结与强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淮夷各部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治实体。势力的增长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势不可挡。此时的淮夷已不再满足于局限于自己的领地,他们的野心逐渐膨胀,开始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周朝的伊水、洛水流域。那片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吸引着淮夷人的心思。于是,他们频繁地越过边界,对周朝的边境地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他们掠夺周朝百姓的财物,烧毁房屋,破坏农田,给西周王朝的边疆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边境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到了周厉王时期,局势变得越发危急。曾作为西周南方重要屏障的鄂国,本应肩负起守护周朝南疆安全的重任,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鄂国国君鄂侯驭方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竟然背叛了自己的宗主国周朝,与淮夷、东夷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反周联盟。他们集结了大规模的军队,这些军队来自不同的部族,有着不同的战斗风格,但都怀着对周朝的敌意。他们打着反抗西周统治的旗号,大举进攻周朝腹地。他们的军队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势不可挡,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军,周厉王迅速做出反应,紧急调集西六师和殷八师。这两支军队,是西周王朝的精锐之师,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肩负着保卫王朝的重任。周厉王派遣虢公长父担任征讨大军的统帅,率领大军奔赴战场。然而,这场战斗远比周厉王想象的要艰难。鄂侯驭方联合的联军作战勇猛,他们熟悉当地的地形,善于利用地形优势进行作战。而且,他们的战术灵活多变,常常让周军防不胜防。而西六师和殷八师又似乎存在着诸多问题,或许是长期未经过大规模实战的磨练,士兵们的战斗经验不足;又或许是军队内部出现了不团结的情况,指挥系统不够顺畅。在激烈的交锋中,征讨大军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都在奋勇厮杀,鲜血染红了大地。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秦仲作为一位忠诚且勇猛的大臣,挺身而出。他深知局势的紧迫性,国家危在旦夕,他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立即派属下禹调集兵车百辆、训练有素的甲士二百人以及徒兵一千人,迅速奔赴战场。这支援军的加入,极大地改变了战场的局势。在禹的带领下,这支援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巧,与联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勇猛无畏,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在一系列激烈的战斗后,最终成功击退了联军,生擒鄂侯驭方,接着将鄂国彻底灭亡。这一胜利,极大地挫败了淮夷等联军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认识到了周朝的实力。
但淮夷并未就此罢休,不久之后,他们再次集结军队,试图继续侵扰周朝边境。周厉王没有丝毫退缩的想法,他亲自披挂上阵,与虢公长父率领大军再次踏上征程。这一次,他们怀着坚定的决心,要彻底击败淮夷。他们没有给准夷任何喘息的机会,一路穷追猛打,追讨淮夷至角,也就是今江苏淮阴南、津,即今江苏宝应南、桐,今安徽桐城北、遹,今安徽霍邱西南。经过连续不断地征战,终于成功地平定了这次叛乱。这场战争的胜利,让淮夷深刻地认识到了周朝的强大武力。尽管淮夷骨子里的好战因子并未完全消失,但面对周朝那严整的军容和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不得不感到深深的震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淮夷稍加臣服,不再像之前那样毫无顾忌地对周朝发动攻击。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823年,即周宣王五年,淮夷再次犯上作乱。周宣王听闻淮夷的恶行后,决定迅速采取行动,彰显西周王朝的威严。他果断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宝、粮食及力役,这不仅是为了增强周朝的国力,更是为了对淮夷的叛乱行为予以警告。同时,周宣王还颁布法令 ,详细规定淮夷在经商时,不得扰乱当地的治安和市场秩序。若有人违反此令,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尹吉甫,这位西周时期着名的诗人、军事家,他肩负着周宣王的重托,前往淮夷地区执行任务。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威望,与淮夷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和周旋。
但淮夷却并未将这些警告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不仅停止了纳贡,甚至还再度发动叛乱,与周朝彻底决裂。周宣王无奈之下,命令召穆公率领大军再度征讨淮夷。据《师寰簋铭文》记载,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师寰作为随军将领,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他统帅着齐、杞、莱等国军队,这些军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他们在师寰的统一指挥下,如虎狼之师般扑向淮夷。战场上,战鼓轰鸣,士兵们奋勇杀敌,喊杀声震耳欲聋。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成功消灭了淮夷的冉、翼、铃、达四位首领,缴获了大量的俘虏、牲畜以及财物 ,战功赫赫。这场关键之战过后,淮夷认识到继续抵抗毫无意义,于是彻底臣服于西周王朝。他们向周朝进贡,承认周朝的宗主地位,成为了西周王朝的一部分。
在西周的历史舞台上,徐国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徐国在西周时期本是东夷中的强国,有着自己庞大的人口和强大的军队。徐国的百姓勤劳勇敢,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徐国的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东夷诸部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然而,在周朝强大武力的持续打击之下,徐国被迫做出战略调整。一些部族选择了南迁,他们背井离乡,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迁徙之路。他们穿越山川河流,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来到了淮水流域这片新的土地。在这里,他们休养生息,利用淮水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产,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最终成长为淮夷中最强的一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