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周历王(一)(第2页)
荣夷公用眼前的财利来诱惑您,让您陷入这无尽的贪婪漩涡之中,如此下去,君王您还怎么可能长治久安呢?作为君王,本应心怀天下百姓,致力于开发各种财物,并将其公平地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这样才能让天神欣慰、民众和睦、万事万物各得其所,即使面对再艰难的局面,也要每日小心翼翼,时刻警惕可能会引发的怨恨。
所以,《颂诗》中有言:‘我祖后稷文德盖世,功高足以与天神相媲美。您教导民众自立生存,天下无人不以您为尊崇的楷模。’《大雅》上的诗篇亦云:‘普遍地赐福民众,方能成就周朝千秋大业。’这都是在强调要广泛地分配财物,不能独占,同时还要时刻警惕祸难降临啊。先王们正是遵循着这样的理念与准则,才得以开创周朝的基业,并延续至今。
可如今,君王您却反其道而行之,学起了独占财利,这怎么能行呢?普通百姓如果独占财利,尚且会被世人斥责为盗贼,而您作为一国之君,若做出这样的举动,那么愿意一心一意归附您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少啊。倘若荣夷公继续得到重用,那么周朝的衰败也就指日可待了。”
芮良夫言辞恳切,声泪俱下,每一句话都发自肺腑。然而,周厉王却被贪婪蒙蔽了双眼,充耳不闻,对芮良夫的这番恳切劝谏,就像耳边风一样,全然不当回事。他依旧我行我素,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让其掌管国事,这一决定,无疑是将国家推向了更深的深渊,进一步加剧了王室内部的矛盾和纷争。
而彼时的周厉王,本就性格暴虐,再加上手握无上权力,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变得越发奢侈专横。
他大兴土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修建了一座又一座豪华的宫殿,这些宫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他还四处搜罗奇珍异宝,生活极度奢靡,全然不顾百姓们的死活。百姓们辛勤劳作,却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而周厉王却在宫中花天酒地,肆意挥霍。百姓们对他的种种恶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满情绪如野火般在民间迅速蔓延开来。起初,人们还只是在私下里小声议论,渐渐地,这种议论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公开地表达对周厉王的不满,诉说他的种种过失。
召穆公,这位同样忠诚且睿智的臣子,面对此情此景,忧心如焚,仿佛心中压着一块巨石,喘不过气来。他深知,百姓的不满情绪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必将引发一场巨大的灾难。于是,他再次进宫向周厉王进谏。
在那威严而又冰冷的宫殿中,召穆公见到周厉王后,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百姓已经无法忍受这如洪水般暴虐的政令了啊!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整日为了温饱而奔波,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您却只知满足自己的私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长此以往,国家必将面临覆灭的危机啊!”
周厉王闻听此言,顿时勃然大怒,他觉得召穆公是在故意危言耸听,是在挑战他的权威。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大声吼道:“住口!你这是在指责朕吗?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们怎么可能不理解朕的苦心?”
然而,周厉王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反省之意,他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下定决心要让那些胆敢对他评头论足的人彻底闭上嘴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竟然听信了奸臣的谗言,做出了一个极其荒唐的决定——派遣一个来自卫国的巫师,让他像幽灵一样暗中监视那些对时政稍有不满、在民间私下议论他的人。
这个卫国巫师,就像一只潜伏在黑暗中的恶狼,时刻瞪大着眼睛,竖起耳朵,不放过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他四处游走,像幽灵一样出没于大街小巷,窥探着百姓们的一言一行。只要有一点点关于国君的负面言论被他听到,他就会像饿狼扑食一样,迫不及待地去向周厉王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