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武王伐纣
武王姬发,这位承载着天下苍生希望的领袖,他坚毅的面容上,闪耀着对胜利无比渴望的光芒。这光芒,恰似夜空中最为璀璨的星辰,在那军事的舞台上,散发着夺目而又震撼人心的光辉,照亮了每一位将士的心间。他身着的战甲,华丽而威严,每一片甲胄都经过了精心的锻造,在日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凛凛寒光。这些寒光,仿佛是周室不屈精神与坚定决心的具象化,默默诉说着周室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坚守。
在一众将领的紧密簇拥下,武王姬发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一步一步登上那象征着权力与指挥的高台。他的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苍松,屹立在天地之间。站定之后,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将士们,随后,那充满力量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响起,向全军将士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战前宣言。
他的话语,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对黎明百姓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投入士兵们心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每一句话,都如同沉闷的战鼓在众人耳畔擂动,一下又一下,重重地撞击着士兵们的内心深处。将士们静静地聆听着,他们的眼神逐渐变得炽热而坚定,仿佛已经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热血在他们的血管中沸腾,豪情在他们的胸膛中激荡,每个人都摩拳擦掌,渴望着为了正义与胜利,奔赴战场,奋勇杀敌。
誓师完毕,武王姬发亲自率领着那支训练有素、气势如虹的虎狼之师,浩浩荡荡地向着商都朝歌奋勇进发。大军行进间,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他们宛如一条奔腾咆哮的巨龙,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呼啸而过,所到之处,气势磅礴,势如破竹,无可阻挡。
一路上,百姓们听闻是周武王的正义之师前来,纷纷扶老携幼,自发地来到道路两旁。他们手中捧着食物和酒水,眼中满是对这支军队的敬仰与期待。孩子们兴奋地跳跃着,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希望的光芒,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树枝,嘴里呼喊着不知名的口号,仿佛在为这伟大的征程加油助威;老人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们看着这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军队,心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在百姓们的夹道欢迎中,武王的军队愈发士气高涨,步伐也更加坚定有力。
反观商纣王的军队,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他们内部人心涣散,士兵们士气低落,犹如一盘散沙。许多士兵在纣王长期的残暴统治下,早已心怀不满,对这场战争毫无斗志。此时,当他们听闻周武王那正义之师的到来,心中的天平开始悄然倾斜,纷纷暗中寻找机会投诚。在这种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商纣王的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面对周武王的推进,显得毫无招架之力。
周武王的大军就这样势不可挡地迅速推进,一路过关斩将,很快便打到了离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
牧野之地,地势开阔平坦,极目远眺,仿佛是一块巨大而空旷的棋盘,静静地等待着双方军队在这里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一种肃穆而又紧张的气息,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这场伟大决战的波澜壮阔与残酷无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嗅到战争的硝烟味。
当周武王的军队抵达牧野后,双方军队便在牧野附近迅速摆开了阵势。商纣王面对周武王的突然兵临城下,一时间集结不到压倒性的优势兵力。在慌乱与无奈之下,他竟然做出了一个荒唐至极的决定,把关在牢房里的七万多囚徒和奴隶释放出来,匆忙充当前军。这些囚徒和奴隶,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迷茫与恐惧。他们本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此时却突然被推上这残酷的战场,面对未知的命运,心中满是绝望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