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国军大溃败(第2页)

 “放心吧,重庆丢不了”,赵骥走到地图前给垂头丧气的师部人员们打气,“倭军一来没能打通平汉铁路,二来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它们也守不住,只能选择撤退”。 

 “国军虽然丧师数十万,但主力尚存,倭军不仅未能实现大陆交通线全线通车的战略意图,眼下也根本无力保证既占铁路线的运行安全,反而还在作战中消耗了大量本就不多的人力物力,压根儿起不到以战养战的作用”。 

 “倭寇看起来这一仗是打赢了,实际其兵力不足的弱点更加凸显,在战略态势上变得更为不利,只会进一步加速它们的失败”。 

 赵骥这番分析下来,师部凝重地气氛总算是热起来了几分,参谋长陈奇涵问道:“副军长,那我们这边到底还打是不打?” 

 “打!”赵骥站起身来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正要借国军的这场大溃败在全国老百姓面前展现一下,让大家伙儿都好好看看到底谁才能拯救国家、拯救人民”。 

 “给中央发电,说明我师决心,请中央批示当否”。 

 在原时空中,正是八路军这时候在华北的主动出击替中国军队挽回了最后的脸面,赵骥相信中央一定会支持自己主动出击的决定。 

 很快,陕北中央的答复就送了回来,只不过中央不是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的,而是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的。 

 中央告诉独立师,国军的这次大溃败已经引起了全国各阶层的强烈不满甚至可以说是愤怒,也完完全全地暴露出了国府的腐败无能,目前西南大后方要求民主改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很多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都开始把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了我党的身上。 

 如果独立师能在这时候取得一场胜利,其在抗战胜利后的政治意义将远超军事意义。 

 有了中央的首肯,赵骥立即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通知信阳的前线部队朝当面之敌发起火力侦察,动静要闹得大一点,要让倭寇觉得我师即将大举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