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全取随枣(第3页)

 n41型火箭炮之所以不如“喀秋莎”出名,完全是德军在使用思路上出了问题,苏军对“喀秋莎”的使用主打火力覆盖、量大管饱,根据志愿军后来的作战记录,十六联装的单炮一轮齐射就可以完全覆盖美军一个营级单位的阵地范围。 

 而德军似乎更倾向于把n41型火箭炮当作精准打击武器来使用,他们不仅在弹帽边缘设计了十六个复杂的倾斜喷气口,好使炮弹射出后可以自旋保持弹道稳定,就连构造最简单的发射筒都被德国人设计了膛线提高射击准度。 

 可当时的火箭炮无论如何改进都不可能比身管火炮打得更准,在德军的思路下,n41型火箭炮的性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自然也就没有大量列装,而是分配给了生化部队用于发射毒气弹,直到战争末期吃了“喀秋莎”的大亏才开始紧急装备,但已经为时已晚。 

 赵骥把sfh18型榴弹炮和n41型火箭炮的图纸交给郭栋才的时候特意交待了自己的改进思路:“榴弹炮照原样仿制就行,火箭炮则必须重新改良设计”。 

 “这款武器不用过于强调射击精准度,弹帽上的喷气口可以取消,发射筒也要简化,膛线就不必再弄了,另外要把环状的六联装构型改成排列状的十二联装构型,尽量优先考虑火力强度”。 

 “你们再设计一下,取消其原本的两轮炮架,改成安装在cckw353十轮卡底盘上,提高这款火箭炮的机动性”。 

 赵骥提出的这些改进思路实际上就是德军后期的思路,三德子在战争末期不仅取消了发射筒改成更简单的导轨发射,还把原用的pak37反坦克炮架换成了sd6半履带式牵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