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赵骥升官了(第2页)
这份信任在党内可不多见,仅有寥寥数人能享受到这般待遇,足见赵骥已经通过了中央尤其是延安本人对他的考察期,现在到了可以放心委以重任的阶段了。
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过程中,其实军内是有不少将领发生了命运转折的,部分原本深受重用的指挥官在这一期间逐渐边缘化,离开了主要领导的岗位,其中的某些原因就在于红军对一把手的要求跟八路军是不完全相同的。
红军时期由于根据地小、战斗任务重,所以对各部队一把手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能打仗,而改编为八路军后,能拉队伍、能发展壮大根据地才是最关键的干部考核标准。
比如101负伤后,本来接任师长的是副师长陈光,可他在代理了一段师长职务以后就被调回了陕北到抗大去学习深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除了指挥作战外别的都不太在行,反倒是政委罗帅在接手工作后很快就把山东打造成了模范根据地。
依赵骥从浙东到大别山一直以来的表现来看,充分展现了什么叫做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民,鄂豫皖根据地也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不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经济建设上也建树颇多,正是中央目前最需要的那种干部。
更关键的是这个年轻人随时随地都记得中央,在政治上立场极为坚定,他不仅知道把缴获主动分给兄弟部队,宁愿自掏腰包也要给中央采购设备解决困难,更关键的是之前王明回国时,党内许多干部都立场动摇时,这个与延安素未谋面的南方干部居然态度极其坚定地站到了正确的一边。
这样的干部不重用还能重用谁?
赵骥接任根据地党委书记后,时间也翻过年来到了1941年。
刚开年,欧洲那边就传来消息——德国闪击了苏联老大哥!
准备不足的苏联在德军的大纵深穿插战术下溃不成军,在刚开战之初就损失了天量的人员和武器装备,一时间整个形势岌岌可危,怎么看都是一派即将亡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