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准备开办工厂(第2页)

 除此外,新收复的十二县还每县组建一个只装备轻武器的独立大队(团级编制),只不过出于财政压力的关系,这十二个大队都是半脱产,除军官是全职外,兵员只享受部分津补贴,作为农闲时接受集中军事训练和日常维持村镇治安的经济补偿。 

 在清点各县仓储的时候,一条特别的消息报告到了赵骥的案头:在新收复的麻城、罗田、英山三县发现了一些倭寇遗留不明用途的机器。 

 其实哪里是倭寇遗留,赵骥一听地点就知道是系统的奖励,因为这三个县正是自己指定给系统的奖励发放位置。 

 系统这次的奖励不是武器,而是全套的小型发电厂设备、矿业设备和军工生产设备。 

 按照系统的提示说明,发电厂设备是比照金陵电灯官厂来发放的。 

 金陵电灯官厂成立于清末宣统年间并一直延用到解放后,因为当时发电主要是用于提供照明,所以电厂都叫做电灯厂,这家发电厂共安装三台一百千瓦的发电机,这个规模虽说放在后世都不好意思称之为厂,但在民国时却是不折不扣的发电大厂,足以给根据地新生的工业体系提供电力。 

 矿业设备是比照萍乡煤矿发放的,包括了盛宣怀当初从德国引进的整套采挖设备、运输设备和洗煤设备。 

 军工生产设备是比照浙江铁工厂发放的,这个由桂系 大佬黄绍竑主持兴建的军工厂高峰时可以月产步枪千支、轻机枪五十挺、手榴弹五万枚和迫击炮弹过千发、子弹过百万发。 

 这次系统的奖励不可谓不丰厚,但问题也紧接着就随之而来——没有相关的工业技术人才。 

 有了设备却没有会组装会操作的人才,赵骥正在头疼的时候,廖春华却派人送信叫他赶紧回石子咀机关总部一趟,因为顶头上司铁军长跑到大别山来视察部队来了。 

 好端端的,铁军长不待在皖南军部跑我这儿来干什么? 

 见面后,廖春华这个鄂豫皖根据地一把手直接把接待事宜丢给赵骥就整个人原地消失了,赵骥知道肯定是因为副军长跟他私下通气说了些什么,作为副军长亲信心腹的廖春华为了表明立场,必须要跟铁军长划清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