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搞经济建设(第3页)

 刚才广开商路的建议杜斌彬是能理解的,但屯粮的这个建议就令他觉得有点突然了:“我们大别山根据地毗邻汉江平原和江淮平原两大产粮区,没事儿囤那么多粮干嘛?” 

 “再说了,要屯粮就必须修粮仓,不然粮食是会霉烂的,每年吃新粮不好吗?” 

 赵骥沉吟片刻,不好告诉杜斌彬今年夏天和1942年的中原大地会发生什么事情,只能委婉解释说:“倭寇即将西进,中原中南之地必有大战,到时候肯定会出现庞大的难民潮,这些难民一旦涌入根据地,你说我们管是不管?” 

 杜斌彬为难道:“我们从浙东带来的钱供养目前这几千人马是够的,但也谈不上有多富裕,要想救难民的话,怕是超出我们现有的能力了”。 

 赵骥知道杜斌彬说的是实情,三支队原本其实是很有钱的,毕竟连续打下了浙东的好几个富县,加起来拢共缴获了接近十万块的现大洋,可随着部队不断扩充,军费开支也随之激增。 

 再算上转移时留给四明山军属的安家费和安置五万南京难民的开销,如今三支队的账目上只够勉强维持运转了。 

 赵骥有心无力,只能暗骂微操大师一句天杀的王八蛋:“反正……我们尽力而为吧,能救多少算多少,另外我这边也会尽力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搞到点粮食”。 

 总之,尽人事听天命吧! 

 同一时间,身为军政委一把手的廖春华也在忙着打报告——按照西安事变后达成的军队整编协议,新编第四军的军部已经在湖北汉口成立了,由于新任军长是空降上任,而且南方各部又是各自分散作战的,所以现在急需了解自己麾下到底有多少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