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首长的忠告(第2页)

 “按理说无功不受禄,但挺进师在武器方面的确匮乏,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首长很高兴,挺进师的装备比三支队要差得多,不具备硬刚倭寇的实力,所以才没有参加这次和福冈联队的正面作战,现在能得到补充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挺进师只有一千来号人,502挑了两百多条步枪和部分轻重机枪、60迫击炮补充缺额,不然太多或太重的武器他也不方便带着上路走长途。 

 赵骥大方,首长也乐于多教他点本事:“马鞍山这一仗你打得很漂亮,战役设计也是步步引人入套,不过这种仗你记得以后要少打、慎打、尽量不要打”。 

 “为什么?”赵骥有点搞不懂为什么打赢了的仗还要少打、慎打甚至尽量不要打。 

 首长不答反问:“你们三支队这一仗一共伤亡了多少人?” 

 赵骥如实回答:“牺牲四百多人,负伤三百多人”, 

 “那俘虏呢?抓到了几个?” 

 赵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小鬼子冥顽不灵得紧,额……这一仗我们一个俘虏都没抓到”。 

 首长这才解释道:“一般战斗的常见伤亡比例是一比三左右,可你这一仗居然打成了差不多一比一,你就没想过其中的原因在哪儿吗?” 

 “倭寇可以说是我军自南昌起义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凶悍的敌人,它们不仅武器装备比我们好,而且作战意志也非常顽强,我跟前线下来的战士聊过,倭兵即便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也会跟我们拼个同归于尽,这种敌人不好对付”。 

 “你歼灭了倭寇一千出头,但自己的伤亡数量也相差无几,依你的家底能打得起几次这种硬仗?” 

 首长拍拍赵骥的肩膀诚恳说道:“你去了大别山以后要注意把精力多放在根据地建设上,眼睛不要只盯在军事上,记住了,三分军事七分经济才是能在敌后生存下去乃至壮大自身的法宝”。 

 赵骥本来是想跟首长拉关系,这番指教倒成了更宝贵的额外之喜,他当即点头答应:“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会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