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歼敌一个连(第3页)

 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非得出动营以上的兵力才行,而且可能得付出百人以上的伤亡才行。 

 赵骥观察良久,把望远镜递给身边的刘焕:“你觉得该怎么打?或者该不该打?” 

 刘焕看了一会儿后露出副疑惑的表情:“这股敌人修的堡垒怎么跟周教官教的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他们修的堡垒不是实顶”,刘焕指着解释说,“这两个堡垒的墙体看起来是没问题的,但顶部是木质横梁铺的稻草,扛不住炮击”。 

 狗改不了吃屎,赵骥在心里暗骂一句,敌人看来估计又被不知道哪位上级贪污了修堡垒的物资。 

 “不要拖,抓紧时间马上把这里给打下来,让炮兵赶紧上来”,赵骥当场下达命令,“别过几天他们把堡垒顶给修好可就不容易打了”。 

 游击队行动力很强,说干就马上干,文景很快就带着一个60迫击炮排赶到现场提供火力支援。 

 担负这次攻击任务的是一营一连,连长陈前在仔细观察地形条件后,把攻击时间选在了次日的拂晓时分。 

 一方面,游击队的炮兵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必须要在视线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能作战。 

 另一方面,步兵一连需要借助夜色掩护尽量地迫近敌人阵地缩短冲击距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战士们的无谓伤亡。 

 经过军官培训班的教育后,包括陈前在内的营连长们都懂得了一个道理,打仗不仅光要勇敢,更要会动脑筋打巧仗。 

 当晚,一连一个排悄悄摸到了主路堡垒前沿两百米外,之所以不再继续迫近,是因为敌人已经完全扫清了堡垒前两百米的射界,再往前就会存在极大的暴露风险。 

 另一个排则被布置在了通往半山堡垒的小路脚下,还有一个排留在后方作为预备队,视战况随时投入扩大战果或者掩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