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战前失眠(第2页)

 有了梁辉村的工作经验,这次的工作相较顺利了许多,在游击队的武力震慑下,附近十余个村子的清乡队很快就被缴械解散。 

 失去武力保护的地主劣绅们不得不暂时屈从于游击队的各项改革政策,被迫让出了原先被垄断的土地、牲畜、工坊等生产资料。 

 利益受损的地主们当然不甘心,纷纷私下透过各种关系向所在的余姚县政府施压要求出兵“剿匪”。 

 余姚县长被吵得头都大了,他自然不愿意治下出问题,可县保安队已经在雷浩的带领下前往浙西南了,身为县长的他无兵可派,只能一边尽量安抚一边强行把这事儿给压了下来,只推说等保安队返回后一定第一时间出兵。 

 在余姚县的“坐视”下,游击队很快就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但苦于缺乏枪支,赵骥为了保持原有队伍的战斗力,没有把这些新兵混编进来,而是每村单独地编组了一支只装备了冷兵器的十人民兵小队。 

 其实这也是井冈山根据地创立初期的队伍编组经验,就是保留一支有战斗力的主力部队作为战斗时的箭头,让新扩编的冷兵器队伍只担负后勤、佯攻、追击等辅助作用,等到取得胜利、获得缴获后再扩充主力部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简单训练后,就到了原定攻打县城的时间了,但赵骥却在这时候犹豫了起来:新兵的训练时间太短了,而且浙东不比井冈山地区,这里的老百姓虽然也过得苦,但还没到要揭竿而起的地步。 

 赵骥最担心的就是新兵的战斗意志可能不如井冈山地区百姓那么坚决。 

 战斗在即,最怕的就是军事主官决心动摇,赵骥生怕自己影响到军心士气,不敢把心中的想法告诉别人,结果心中愈发郁闷不安。 

 这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干脆起身独自到月下枯坐,可思考来思考去,仍旧想不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咔嚓”,身后忽然传来一下踩破枯叶的声音。 

 “谁!”赵骥立即警惕地掏出手枪站了起来。 

 “是我”,树丛中慢慢转出一个身影,赵骥借着月光一看,原来是张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