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记缓安甫

第199章 东汉会稽太守徐栩(第2页)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徐栩并没有被吓倒。他深知,要想战胜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单凭匹夫之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行。于是,他决定先不急于采取大规模捕杀蝗虫的行动,而是深入民间,走访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虚心向他们请教防治虫害的方法和经验。

与此同时,徐栩还不辞辛劳地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仔细研究历代治理蝗灾的成功案例。他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会稽郡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相结合,经过反复琢磨和论证,终于制定出了一套系统而完善的治蝗方案。

首先,徐栩深知蝗虫的习性,它们虽然飞行能力有限,但却容易落入低洼地带。于是,他决定发动群众,组织百姓挖掘壕沟,以此来引导蝗虫进入陷阱。

徐栩迅速行动起来,他走遍了会稽郡的各个村庄,向百姓们详细解释了挖掘壕沟的重要性和方法。他告诉大家,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蝗虫灾害。

百姓们听了徐栩的话,纷纷表示愿意配合。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挖掘壕沟行动开始了。男女老少齐上阵,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铲子,有的则负责搬运土石。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为了提高效率,徐栩还将任务按村落进行了划分,每个村落负责一定的区域。他明确了各个村落的责任,并设立了奖励机制。对于那些积极参与且成效显着的村落和个人,徐栩将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在徐栩的号召下,会稽郡的百姓们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挖掘壕沟的工作中。一时间,整个会稽郡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有序的氛围。

经过几天的努力,壕沟终于挖掘完成。这些壕沟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等待着蝗虫的自投罗网。

其次,徐栩意识到,单纯捕杀蝗虫治标不治本,必须从根源上破坏蝗虫的生存环境。他组织百姓清理杂草、疏通河道,减少蝗虫的滋生地;同时,鼓励农民在田间种植蝗虫不喜食的作物,调整种植结构,降低蝗虫对农作物的侵害。此外,徐栩还借鉴古人“以虫治虫”的智慧,引进蝗虫的天敌,如青蛙、鸟类等,在田间构建生态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