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记缓安甫

第180章 东汉地方豪杰徐容(第2页)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徐容站了出来。他与宕渠的杨伟一起,各自起兵数千人,响应史歆的叛乱。徐容的这一举动,无疑给史歆的叛乱增添了更多的力量,也让整个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徐容起兵响应史歆,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东汉初期,虽然天下大体已定,但地方上的局势仍然复杂。新的政权在推行政策时,难免会触动一些地方势力的利益。徐容作为宕渠的地方豪强,或许认为史歆的叛乱是一个改变现状、争取更多利益的机会。同时,他也可能受到了史歆檄文中所宣扬的理念或承诺的影响,相信通过这次行动能够为自己和当地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从个人情感和义气方面考虑,徐容也许与史歆有着某种交情,或者对史歆的为人和抱负表示认同,因此在其振臂一呼时,毅然选择了支持。

 徐容起兵后,其率领的数千人马迅速投入到了叛乱行动中。他的军队虽然大多是由当地的百姓和乡勇组成,但在他的带领下,士气高昂,展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他们积极响应史歆的号召,与其他叛军相互配合,对周边地区的郡县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叛军的攻势下,一些郡县的官员纷纷出逃,地方秩序陷入了混乱。徐容的军队在宕渠及周边地区四处出击,攻城掠地,抢夺物资,进一步扩大了叛乱的范围和影响。

 然而,徐容等人的叛乱行为很快引起了东汉朝廷的高度重视。光武帝刘秀得知此事后,立即派遣大司马吴汉为主将,武威将军刘尚、太中大夫臧宫为副将,率领汉军一万余人入蜀平叛。吴汉是东汉的开国名将,久经沙场,战功赫赫,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汉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面对朝廷大军的压境,徐容和其他叛军并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顽强的斗志,与汉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在战斗中,徐容身先士卒,亲自带领士兵冲锋陷阵,试图抵挡汉军的进攻。然而,汉军的实力过于强大,战术也更加灵活多变。吴汉等人采取了步步为营、分而击之的策略,逐渐瓦解了叛军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