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后赵大臣徐光(第2页)
待到石勒登基称帝之后,便册立了自己的儿子石弘为皇太子。这石弘生性谦逊温和,胸怀宽广,广纳贤才,尤其喜爱吟诗作赋。而且,他平日里所亲近交往之人,皆是些具备儒家高尚品德和操守的雅士名流。有一日,石勒召见了大臣徐光,面带微笑地说道:“朕观吾儿大雅(石弘字)性情和悦安静,毫无将门子弟的骄横之气。”言语之间,那溢美之词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尽皆流露着对这位皇太子的赞赏与钦佩之情。只见徐光面带微笑,缓声说道:“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凭借着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奋勇杀敌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最终成功夺取天下;而汉文帝刘恒则以其清净无为的治国理念,守住祖宗基业并使之得以发扬光大。古往今来,圣明君主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凶残暴戾之人不敢肆意妄为的太平盛世,此乃上苍冥冥之中的巧妙安排啊!”听到这里,石勒不禁喜笑颜开,连连点头称是。
趁着石勒心情愉悦之际,徐光趁热打铁,紧接着说道:“咱们的皇太子殿下,不仅宅心仁厚、义薄云天,而且还至孝至亲,对待长辈恭谦有礼。然而,反观那中山王石虎,此人逞强斗狠、暴虐成性,平日里更是狡诈虚伪,令人难以捉摸。倘若陛下您哪天不幸驾鹤西去,微臣实在担忧我们的国家将会陷入危局之中啊!依臣之见,应当逐步削弱石虎手中的权势,同时让皇太子尽早参与到朝廷政务中来,如此方可保江山社稷无虞。”石勒听后深以为然,欣然采纳了徐光的谏言。
就在此时,程遐也走上前来,对着石勒拱手施礼道:“陛下,那石虎确实勇猛无畏且智谋过人,擅长随机应变,就连朝中众大臣也都望尘莫及。不过,通过长期以来对他的观察,微臣发现他心怀大志,除了陛下您之外,其余人等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甚至常常表现出轻蔑和不敬之意。再者,他领军出征多年,战功卓着,威名远扬于朝野内外。但其生性不仁不义,凶残狠毒且毫无廉耻之心。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好几个儿子如今均已长大成人,并纷纷掌握了一定的兵权。虽说眼下陛下龙体康健,他尚不敢生出异心,但只怕他内心深处未必甘愿辅佐幼主,日后恐生祸乱呐!”石勤一脸严肃地说道:“此人留不得,理应尽早将其铲除,如此一来,我们方能顺利成就一番宏伟霸业。”然而,另一个人却反驳道:“如今这天下局势动荡不安,战火纷飞,连绵不绝。大雅尚且年幼羸弱,在此关键时刻,理当委以强有力之人作为辅相,方可保社稷安稳。那石虎乃是辅佐王上的有功之臣,与咱们亲如鲁国和卫国之间的同盟关系,正应授予他如同伊尹、霍光一般重要的责任啊,怎会如你所言那般不堪?依我看呐,你之所以这般主张,怕是担忧日后辅佐幼主之时,自身无法独自掌控身为帝王舅舅的滔天权势罢了。不过你大可放心,即便如此,我亦会让你成为托孤的重臣之一,万勿过度猜忌惶恐。”听到这里,程遐不禁潸然泪下,悲声哭诉道:“我之所言,全然出自一片赤诚公心哪,可陛下您却以私利为由断然回绝于我,这难道符合明君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及忠臣必定竭诚尽忠的大义吗?且说那石虎,虽说承蒙皇太后的抚育之恩,但终究并非陛下命中注定之子嗣,又岂能奢望他对陛下怀有亲生父子般的深厚情义呢?”他凭借着陛下那犹如神明般的谋略和智慧,仅仅只是立下了微不足道、如同鹰犬一般的些许功劳罢了。然而,陛下却施予他们父子无比丰厚的恩宠与无上的荣耀作为回报,这已经算是非常慷慨和优厚了。想当年,魏国重用了司马懿父子,最终导致皇权旁落,江山易主。以此类推,难道说石虎就一定是对未来大有益处之人吗?我因为有幸得到机遇而备受陛下的宠幸,所以才敢斗胆将自己的后辈亲戚托付于东宫之中。如果连我都不能向陛下毫无保留地献出忠心耿耿之言,那么还有谁敢站出来进谏呢?倘若陛下您不愿意铲除石虎这个隐患,那么我可以断言,咱们国家必定难以再像以往那样岁岁举行祭祀大典,更无法保证宗庙香火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啊!”可惜的是,石勒并没有听取这番肺腑之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待程遐退朝之后,他忧心忡忡地找到徐光,并对其说道:“主上刚刚竟然说出那般言语,如此一来,太子必然会身陷险境,这可如何是好啊?”徐光听后眉头紧皱,神色凝重地回答道:“石虎此人向来对我们二人心怀怨恨,恨到甚至咬牙切齿的地步。照此情形发展下去,恐怕不仅仅是国家面临危机,就连我们自家也难逃灾祸。因此,我们必须赶紧谋划出既能保国安邦又能护家安宁的万全之计策,绝对不能够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灾难降临啊!”徐光再次恭恭敬敬地向石勒发问:“陛下您如今已经成功地扫荡并肃清了八州之地,在四海之内称皇称帝,本应意气风发、志得意满才对,可为何脸上总是挂着一副郁郁寡欢的神情呢?”石勒微微皱起眉头,长叹一声说道:“虽然朕已然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但吴蜀两地至今尚未被彻底平定,这天下依然四分五裂,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而且司马家族仍然盘踞在丹杨一带,并未完全灭绝。朕每每念及此事,心中便不禁担忧起来,生怕后世之人会因此而指责朕未能顺应天命、契合符录啊。一想到这些,朕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故而常常面露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