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记缓安甫

海战者徐承(第2页)

 吴齐海战:徐承率领吴军舰队出海,然而,由于吴军长期在内河作战,缺乏海战经验,且对黄海海域海况、气候条件和岛礁分布等不熟悉,而齐国拥有当时诸侯国中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并以逸待劳,在琅琊台附近海域伏击吴军。最终,吴军惨败,徐承身中数箭,在卫兵掩护下突出重围,率剩余舰船撤回吴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的第1次海战)

 军事战略方面:徐承率领吴国海师进行的远航奔袭,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大胆的战略尝试,开创了中国水上作战力量从内河水军向海军转型的先河,为后世海军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海军发展方面:他的行动标志着中国水上作战力量正式从内河水军迈向真正意义上的海军,证明当时中国的海洋技术、船舶建造、航海科学等已能支撑大规模舰队的远洋跨海作战,推动了中国海军的发展。

 海战战术方面:吴齐海战中,徐承所率吴军因缺乏海战经验、对海况气候不熟悉等而失败,为后世提供了反面教材,促使各国重视海战战术研究,推动了接舷战、火攻等战术的发展和改进。

 历史意义方面:吴齐海战是中国有确切文献记载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也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第一场大规模海战,在世界海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徐承作为这场海战的主角之一,其军事行动对研究古代海战史、海军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徐承能够执行吴王夫差两路夹击齐国的战略决策,体现了他对大规模作战计划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然而,这一战略本身存在缺陷,未充分考虑到吴国海军与齐国海军在实力及作战环境熟悉程度上的差距,徐承未能对该战略提出更合理的建议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