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劝学诗(第2页)

 “是!” 

 方晴雪不敢耽误,下意识地看向宁浩。 

 “小帅,将马车拴好,交给方学士。”宁浩道。 

 “好的,少爷!” 

 书童小帅将小母马牵了过去,拴上马车,将缰绳交给了方晴雪。 

 “我在书院等你。” 

 方晴雪说完这句话后,便驾着马车直奔书院。 

 “噫……” 

 众朽木学士听到这话,不由地起哄起来,一个个就跟吃瓜群众一样。 

 朴国昌拳头紧握,仇恨满目,眼神阴沉地滴出水来。 

 “肃静,考核!” 

 郑律此话一出,代表朴国昌跟宁浩的事情翻篇,重新考核。 

 众朽木学士又开始脑门冒汗,抓耳挠腮起来,没人敢上前。 

 李夫子指着一个熟悉的脸孔,“张三,你来!” 

 “啊!” 

 那朽木学士脸色难看,就跟吞了苍蝇屎似的,上前两步,绞尽脑汁,随后眼睛一亮,似有所悟:“我不会……” 

 “……” 

 宁浩险些绷不住。 

 不会就不会,为什么眼睛要亮一下,像是长了脑子似的? 

 “李……” 

 “学生暂时没想到,容学生再酝酿一下。” 

 李夫子一连点了好几个朽木学士,几乎都是半句诗都憋不出来。 

 大夫子郑律大失所望。 

 看到这一幕的朴国昌,不由地笑了起来。 

 无法通过考核的,就得下山回家。 

 一旦宁浩无法通过考核,等待他的……就是自己雷霆般的震怒。 

 “宁浩,你来吧!” 

 李夫子见大夫子郑律一直不走,想包庇宁浩都没办法。 

 他尽力拖延了。 

 宁浩当然知道李夫子有这样的心思,不然的话,他刚才出尽风头,肯定第一个被点名。 

 而大夫子郑律不肯走,显然也是要检查自己的家作。 

 “学生记得授衣假的家作,主题跟‘劝学’有关……”宁浩才想起家作的主题。 

 他开始思索起来,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他记住了哪些跟劝学有关的诗。 

 有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劝学》。 

 有朱熹‘一寸光阴不可轻的’的《偶成》。 

 有赵恒‘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劝学诗》。 

 ‘好难选择啊……’宁浩不知道要替哪位华夏先贤弘扬诗作。 

 朴国昌淡漠道:“宁浩,别耽误大家时间,交不出诗词家作,就乖乖退下,回家再好好想……” 

 大夫子郑律大失所望,摇头道:“能成九品的,必有诗才,而你……看来真是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