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慈宁宫内,檀香袅袅。

晏时叙踏入殿门时,太皇太后正倚在软榻上,手中捻着一串佛珠。

太后坐在她身旁,给她念一本游记。

见皇上进来,太皇太后微微抬眼,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笑。

晏时叙恭敬行礼:"孙儿给皇祖母请安,给母后请安。"

"起来吧。"太皇太后示意他坐下,"可用过晚膳了?"

晏时叙点头:“已经用过了。”

他端起宫女奉上的茶盏,沉吟片刻道:"孙儿有一事想与皇祖母商议。"

太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可是为选秀之事?"

"正是。孙儿决定今年取消选秀。"

佛珠在太皇太后手中一顿,她眉头微蹙:"为何突然做此决定?"

"朝中事务繁多,孙儿无暇顾及后宫之事。"晏时叙语气平静:"且后宫人多是非多,不如精简些为好。"

太皇太后心想,这就精简的有些过了。

历朝历代,哪个帝王的后宫,只有四个女人的?

就连普通的小户之家,后院的女人都比皇上多。

她放下佛珠,正色道:"叙儿,后宫之事并非儿戏。选秀不仅是祖制,更是维系朝堂平衡的手段。"

"孙儿明白皇祖母的苦心。"

晏时叙直视太皇太后,认真道:"但如今朝中局势孙儿已经能够把控好,无需再靠联姻维系。况且"

他顿了顿,又道:"后宫争斗,往往牵连朝堂。父皇在世时,因后宫争宠引发太多党争之祸,孙儿不想重蹈覆辙。"

太皇太后微微失神,似被勾起回忆。

好一会,她轻叹一声。

"叙儿所言不无道理。但后宫若无新人,如何为皇家开枝散叶?"

晏时叙:"现朕已经有两位皇子,等再过几年,定还会添几个新丁。况且,子嗣贵精不贵多。孩子少了,孙儿也能给他们多些疼爱。孙儿实在不愿厚此薄彼,让孩子心中生怨,然后在争斗中长大。"

太皇太后凝视着晏时叙,忽然问道:"叙儿可是为了温贵妃?"

晏时叙沉默片刻,并没有撒谎:"她总能给孙儿带来欢喜和心安,孙儿也想在这后宫方寸之地,给她一片安宁。"

太皇太后默了。

殿内一时寂静。窗外传来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良久,太皇太后缓缓开口:"叙儿可知,历代帝王,最忌专情?后宫与朝堂,从来都是一体两面。那些世家大族,哪个不是眼巴巴等着送女儿入宫?你这一取消,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晏时叙:“正因如此,孙儿更要表明态度。朝廷用人,当以才能论,而非靠裙带关系。若因取消选秀就与朕离心离德,那这些大臣也不值得重用。”

一直未说话的太后怔怔地看着自己这个养子,眼中竟生出几丝感怀和动容,隐隐还带了几分羡慕。

当然,是羡慕温梨儿。

她曾期望的,想要的,求而不得。

可另一个女人,却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

这便是爱与不爱的区别吗?

她不由又想到了先帝,先帝那般爱杨贵妃,不照旧三宫六院、女人无数?

太后一时间有些激动,她也不知道自己激动什么。

大概就是想看看她这位养子,是否真的能做到,对温梨儿的感情始终如一。

她看向太皇太后,为晏时叙说话。

“姑母,人来这世间走一遭,若能遇一知心人相伴,乃此生幸事。叙儿有幸遇到欢喜之人,多难得,不如您就应下吧。”

太皇太后呼吸一窒,瞪了不省心的太后一眼。

这是她想应就能应下的事吗?

她怒:“回你的凤翔宫去,别在这碍哀家的眼。”

太后当着儿子的面被驳了脸,微微有些尴尬。

“姑母……”

“回吧。”

太后无奈的福身离开。

离开前,她深深的看了晏时叙一眼,

太皇太后重新看向晏时叙,还是没有松口。

“叙儿,哀家认为,你操之过急了些。你可有想过,取消选秀,惹众怒,这让温贵妃如何自处?"

太皇太后的话如一记重锤,敲在晏时叙心头。

他握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青瓷盏壁映出他绷紧的指节。

"皇祖母,朕是天子,定会护好她的。"

太皇太后见他这般,反而笑了:"你护得了一时,难道护得了一世?害人的种种手段,防不胜防。”

她说到这,语气变得意味深长:"前段时间,大皇子的一个副乳母不就中了毒?你可曾想过,那毒要是针对大皇子或温贵妃,他们现在焉还在世?虽你后面做了补救,但发生的事情已经无法再回头。"

晏时叙沉默了。

太皇太后又道:“你虽是帝王,但也只是肉体凡胎,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双拳难敌四手,若是文武百官群起而攻之,口诛笔伐都能将温贵妃淹死。到时候面临这个境地,你当真能堵住悠悠众口,护她周全吗?你现在虽羽翼渐丰,但也还没到与百官抗衡的地步。皇上若真为温贵妃好,就更不该将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置于风口浪尖。"

晏时叙猛地抬头:"皇祖母如何得知?"

太皇太后笑了笑:"这宫里,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使你们瞒得再好,也依旧能传到哀家的耳朵里。就如你将她护得再好,也能让歹人钻到空子。”

晏时叙心头难得有些慌乱。

他自认将此事瞒得很好,皇祖母却还是知道了。

现在看来,他自认为能保护好她,就真的能保护好她吗?

他想要再开口,却发现喉咙艰涩,几乎不能发声。

能力不足、羽翼不丰的事实摆在眼前,他根本没法再如之前那般自信。

窗外忽地刮过一阵疾风,吹得窗棂轻响。

晏时叙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眸色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