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刺杀
不多时,李京平着一身便装,从府内出来,对余渊道,“去清凉山菩提寺。”
余渊一边给李京平垫上马凳,一面应声道,“是老爷。”心中却在迅速盘算,这清凉山菩提寺,并非是一座寺庙,而是一处文人墨客踏青的景点。清凉山距离京城并不远,山也并不高,却胜在林丰木秀,山间流水潺潺,风光宜人,是京城达官贵人常去消暑的好地方。有商户看中了此处商机,便在山脚下购买了一片土地,修建起一座酒楼兼客栈。虽然是一处商铺,却请了高人指点,修建的极其古朴雅致,大有一种宁静致远的味道。更具特色的是这后台大老板很是会吊人胃口,酒楼中只提供素食素酒,不售卖任何荤腥之物,酒楼的名字也是别具一格,其名为“菩提寺”。在京都附近也是小有名气。因此,余渊对这地方也并不陌生。倒是不知道这李京平去此地做什么?
余渊心中做着各种猜想,也是不得要领,只能放弃。毕竟所谓消息分析,必须要有消息才能分析,没有足够的信息量,就是神来了也是白扯。情报系统又不是算命,何况就是算命还要生辰八字呢。他余渊总不至于,从一个去清凉山的消息中分析出花来。见机行事吧。放下心思,余渊也轻松起来, 悠哉游哉的坐在车辕之上,欣赏一路的风景。不多时,车子便行出了城门,直奔通往清凉山的大路而去。
这里还是要说一下古代大路的概念。在古时候,能够被称为大路的,只有官道。很多人认为,那个时候没有水泥和沥青,道路定然是灰尘暴土,下雨后泥泞不堪。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完整的。古代官道的修建,是有严格标准的,其质量甚至不输给当下的柏油马路。
这种官道的基础采用分层填土夯实法,一层层压实,这样路基会非常坚实稳定,不容易塌陷变形。主干道大多采用天然石块、青石板或者是鹅卵石进行铺设,两侧不但有排水系统,更设有里程标记。每隔一定的距离还设有驿站、茶亭等官方机构设施,配套服务也是相当到位。所以主管修路,在古代是一个肥缺。可以想见一条路一修就是数年,投进去的人力物力无数,没有一定的背景,哪里能够捞到这样的好差事。
此刻余渊的马车就奔行在这条铺着青石板的官路之上,马蹄踏在坚硬的石板之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路上偶尔能够看到来往的行人,倒也不寂寞。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马车离开官道,转入一条窄路,两侧林木渐渐茂盛起来,这是通往清凉山的必经之路,虽然是一条小路,却因为平日里经常有达官贵人经过,所以修建的也颇为精致。此时时辰还早,除了余渊他们这辆马车以外路上没有其他的行人。余渊也是很好奇,这李京平这么早到这里来干什么。有了上一次老和尚的教训,余渊的警惕性可是越来越高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余渊的头皮突然一紧。虽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可他的直觉却告诉自己,前方有危险。
他一道神识过去,令那马匹放慢了步伐,紧接着又向前方覆盖过去。果然,在前方大约十几丈远的树上,余渊捕捉到了四道隐秘的气息。余渊心头暗惊,这是要玩刺杀啊。虽然李京平的死活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若此刻李京平死在这里,他定然也脱不开关系,虽然他想走谁也拦不住,可借机迈入朝堂的计划便要落空了。因此,李京平不能死。可如何能够在保住李京平的性命的同时,隐藏自己的修为呢?就在他脑子里飞快转动的同时,前面突然一道气息躁动起来,余渊当即心头一警,知道对方已经动手了,目标正是李京平。
只见前方一棵大树之上,咻的一声飞出来一支弩箭,恰好射在马蹄之前。那马儿惊得一声嘶叫,前蹄抬起,还没等它身形随之抬起的时候,余渊双手已经分别按到了两匹马的屁股之上。这倒不是余渊耍流氓,此刻他的位置也只能够到马屁股的位置。一股和煦的暖流从余渊手掌流向两匹马的身体内,迅速将它们从惊骇中稳定了下来。四蹄一收,立在大道中央。随即,四道黑影从树上落了下来。
这四人手中各自拿着一把钢刀,脸上蒙着黑布,看不出容貌。其中一人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狗命来。”
余渊这个郁闷啊,这小子是不是没上过学啊,不应该是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么?面上却挤出一脸的惊恐,还有三分色厉内荏的样子道,“几位朋友可知道车中坐的是谁吗?我劝各位还是速速退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