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松亭道
连绵的大山起伏错落,高低相接,其高处插入云霄,和天空连接在一起,分不清是地上生了山,还是天宫降下石。
正是盛夏时节,一阵风吹过,松涛阵阵,鸟雀惊飞。
山间可见一条大河蜿蜒蛇行,仿佛一条玉带缚于大山的腰间,前看不到头,后见不到尾。
若有人能站在云端,便可见山脉南北俱是一望无尽的大平原。
丛山峻岭间,一条黑色的线,和河流并行,也是不见头尾。
人喊马嘶声,震动着山谷,那是行军的军队,士兵们奋力前行,挥汗如雨,号角阵阵,骏马仰头奋蹄,恢恢乱叫。
旁边的一处山坡上,徐灏负手立于其上,风吹得他衣袂飘飞,直似神仙中人。
山坡下范、呼两人如同哼哈二将,带着上百亲兵团团卫护。
徐灏身边是孟浮生和一群参军,大家都默默的看着下面的军队通过。
天色已经黄昏,残阳从西面斜照而来,把山、河、人,的统统染上一层红色。
想想这一路走来的不易,徐灏心中百感交集,顺口作诗一首:“残阳染甲分秦月,大漠扬尘断虏烽。松亭道上霜凝剑,古北口前云压穹。十年饮马黄河水,一夜吹角易辽东。由来王业非天授,半属雄才半属弓。”
孟浮生等人面面相觑,脸上都是钦佩之色,能跟着这样雄才大略之主,实在是一个人的荣幸,也不知道上辈子做了多少好事。
沉默良久,徐灏开口了:“还有几天能到柳城?”
孟浮生急忙接上:“照这样的速度,还有十天尽够了”
徐灏叹了口气:“若是辽西走.......傍海道能通行...........”
孟浮生劝慰道:“如今天气盛夏多雨,傍海道难行,我军还是走这松亭道才是正解,王爷不必忧虑”
他说的“傍海道”就是后世的辽西走廊,在这个时代,因为海平面的上升,这条路时隐时现,经常被水淹没,大队人马通行不得。
真正形成大陆,那得是元代之后了。
而他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叫做“松亭道”,因松亭关而得名。
松亭关就是后世的“喜峰口”。
燕山山脉把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分割开来,成为两地的天然界限,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的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